“空”“自”“徒”在古诗词中的情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9 20:05:4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60字。
“空”“自”“徒”在古诗词中的情意
川大附中语文组   赵丕康(zpik)
一、设计思想 
1、设计根据
诗歌鉴赏自1988年以来,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1994年以前,重点考查诗句排序、对偶、练字、背诵、用典、文学常识等。1994年后,则侧重对诗歌进行整体鉴赏评价。《考纲》明确规定:能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从2002年起,题型也由客观题转为主观试题,题量增大,分值增多。看来提高学生的鉴赏古诗词的水平势在必行。
古诗词具有语言简练,情感含蓄的特点,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理解障碍,从而造成学生鉴赏评价的严重偏差。能不能调动学生的相关的缄默知识资源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呢?缄默知识理论认为:“我们知道的东西比我们能告之他人的东西要多”(波兰尼),这说明学生的对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起着重要作用的缄默知识是存在的,是一种可能的课程资源,它只不过具有隐蔽性,常常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与个体的个性、经验以及所处的情境交织在一起。教者的责任就是要营造合适的情境,促其自省,使缄默知识显性化。学生只有处于与最初习得时相似的情境中,缄默知识才容易被激活、被外化,并得到合理的利用。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相关缄默知识资源,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是可行的。
2、设计方案
①核心问题的生成
鉴赏是个笼统的要求,就古诗词而言,《考纲》要求能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我以为,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深入鉴赏古诗词的前提。怎样才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呢?我在批改学生的古诗词鉴赏题时发现,凡是古诗词中涉及到“空”、“自”、“徒”三个字的诗句,学生在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就出现偏差,甚至完全错误。显然,这不是因为这三字本身有多艰深,而是由于它在表达情意方面很隐蔽。就此,我拟就了核心问题:“空”、“自”、“徒”在古诗词中对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作用。希望通过解决这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在凡是涉及这三字的古诗词鉴赏时,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②    核心问题情景营造及解决
A.“空”、“自”、“徒”在古诗中多有所见,试分别举例予以说明
a.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b.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c.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
    B.  “空”、“自”、“徒”三字在上三句诗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例a中,“自”,有“自己” “自顾自地”之意。此句是说,花自顾自地飘落,水自顾自地流着。例b的“空”有“徒然地”“白白地”之意,是说仙人已驾鹤西去,仙去楼空,只有黄鹤楼徒然地留在那里。例c“徒”也有“徒然地”“白白地“之意,是说月亮不会喝酒,影子也不会喝酒,却徒然地跟着作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