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10个字。
古诗词赏析复习(一)
潜江市苏港中学 饶邦明 文代刚
[复习要领]
一、明确复习范围:
七——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所有课内古诗词赏析。
二、把握复习重点:
新课标指出,要了解诗歌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者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变现力的语言。”因此,复习的重点是:
1、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对诗词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品味赏析诗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注意复习方法
诗词赏析所考内容一般是常识记忆、内容把握、意境感悟、词语品味、名词理解、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所以,复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2熟悉作家、作家风格以及与作品相关的恶背景材料,整体感知作品,概括大意,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3、品味语言要注意从遣词用语、修辞运用等方面理解揣摩推敲重点词、重点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情感基调、手法运用中品味作品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加强诵读,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体味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等。
四、掌握答题技巧
诗词赏析考察题型一般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从形式上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从考察的具体内容看,有“诗眼”形、名句赏析型、语言特色性以及其他综合性创新开放题型。
1选择题解题方法:
A、仔细读题,特别留心题干中选择“正确”或是“不正确”、“有误”或是“无物”之类的字眼,看清选正还是选误。
B、整体感知诗词,逐字逐句认真审读选项,看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准确,或者是否故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是否曲解原意、以偏概全,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者贬低等等,根据自己的理解逐渐缩小正确答案的恶范围,准确识别并排出选项中的干扰因素,按要求做出正确的恶选择。
2填空:
仔细读题,弄清题意,弄清答题要求,要注意留心题中的恶隐含信息。
能力训练题:
一(七年级上——八年级上)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白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山水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紧扣一个“ ”字,把眼前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
2、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使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观”字统领全篇,写观海所见,既写了实景,也写了虚景。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几句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3、找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 ( )
A、曹操,字佩弦,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B、曹操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C、前四句描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后四句表现大海蕴含深广、吞吐万物的壮阔,都属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