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课练(一课有三练),约87060字。
第一课 新闻两则
【基础练习】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荻港( ) 溃退( ) 芜湖( ) 泄气( ) 诸县( ) 企图( )
阌乡( ) 豫皖( ) 襄阳(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
2.组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切断 攻势 纤夫 芜湖
B.抵抗 拒决 胁定 督战
C.封琐 策略 潢川 阻隔
D.阻遏 消耗 隐固 放弃
3.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选择义项。
(1).锐不可当 A.锐气 B.锋利 C.急剧
(2).负隅顽抗( ) A.背弃 B.依仗 C.失败
4.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3)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4)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填空。
(1)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 、 ,事件发生的 、 、 。
(2)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 、 、 、结语。
(3)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地揭示新闻的 内容。主体是新闻的 ,它用充足的 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和 。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 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本文共17句,在序号之间用“‖”划分导语与主体部分,用“|”划分主体部分的
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12 13 14 15 16 17
2.下面是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
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3.对本文主体部分先写中路句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路军发起进攻时间最早。 B.中路军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中路军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D.中路军所遇之敌抵抗较为顽强。
4.对作者在叙述中插入⑧⑨两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5.选择填空。
(1)本文第1112两句话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
A.嘲讽 B;批评 C.斥责 D.抨击
(2)本文第1112两句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
A.归纳上文 B.总领下文 C.承上启下 D.照应首尾
6.本文第②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请具体回答。
答:
7.从本文主体部分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
8.文中第 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
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 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 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予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O一座,敌仅余十座)。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
第二课 芦 花 荡
【基础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苇塘( ) 撒网( ) 悠闲( ) 疟子( )
寒噤( ) 仄歪( ) 飒飒( ) 泅水(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人们的眼再尖厉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掌出来。 ( )
⑵.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随着,那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
⑶.老头子站起来,拾起蒿。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末角钻人了苇塘的深处。( )
⑷.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惶失措,船却走不动。( )
3.仿写下列句子
例1.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
例2.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例3: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你知道以上选文出自哪篇文章吗?作者是谁?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