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认识的误区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话题作文认识的误区
李永葆
一、对“话题”的误解
从1998年一直到2003年,全国高考连续6年出现了话题作文。《考试说明》中明确降低了审题的标准,淡化了审题的意识,而且“话题”作文也的确只需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这使得一部分师生误认为,再也不必强调审题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从每年的高考评卷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虽然降低了难度,尽管不断地强调其开放性和创新性,但我们也应该清楚,降低难度并不是没有难度,强调开放、创新也并不是不要限制和约束。目前的这个难度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也是不低的,很多考生的作文突破不了45分就是很好的例证。这里所说的降低了难度,也只能说是它所做的限制更明确,避免了考生瞎猜胡侃,使他们在考场上有更多时间来构思、写作,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但许多考生并不注重这个。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中,提示语标识得非常清楚: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提示提如此明白,出题者几乎要替考生作文了,但许多考生全然不顾这些提示,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只鳞片爪,在文章中大谈特谈感情是人类特有的美好的情感,大肆渲染父子、母子深厚的感情;大谈理智是最崇高的人格,认识是我们揭开大自然奥秘的金钥匙等等。实际上,只要对文题稍加分析就很容易抓住要点,避免误入岐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