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认识的误区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作文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4/20 22:08: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话题作文认识的误区

李永葆

一、对“话题”的误解

从1998年一直到2003年,全国高考连续6年出现了话题作文。《考试说明》中明确降低了审题的标准,淡化了审题的意识,而且“话题”作文也的确只需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这使得一部分师生误认为,再也不必强调审题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从每年的高考评卷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虽然降低了难度,尽管不断地强调其开放性和创新性,但我们也应该清楚,降低难度并不是没有难度,强调开放、创新也并不是不要限制和约束。目前的这个难度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也是不低的,很多考生的作文突破不了45分就是很好的例证。这里所说的降低了难度,也只能说是它所做的限制更明确,避免了考生瞎猜胡侃,使他们在考场上有更多时间来构思、写作,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但许多考生并不注重这个。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中,提示语标识得非常清楚: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提示提如此明白,出题者几乎要替考生作文了,但许多考生全然不顾这些提示,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只鳞片爪,在文章中大谈特谈感情是人类特有的美好的情感,大肆渲染父子、母子深厚的感情;大谈理智是最崇高的人格,认识是我们揭开大自然奥秘的金钥匙等等。实际上,只要对文题稍加分析就很容易抓住要点,避免误入岐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