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方法探究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23 7:26: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40字。
高考复习:聚焦虚词,多角度梳理
——文言文虚词复习方法探究
【问题】
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有畏难心理,对文言虚词畏惧它的一词多义、虚虚实实、古今有变,花费较多时间复习,收效却不明显,对拿取文言虚词选择题的3分信心明显不足。
【备考思路】
调整学生心态,调动欲望和兴趣。备考文言虚词,不但为拿取文言虚词选择题的3分,而且同时在拿取与虚词有关的断句、翻译、特殊句式、筛选文中信息等好几个考点的分。
确立文言虚词复习的目标。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所有考点都是在考查学生的文言文“读懂”能力和翻译能力,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师生备考18个虚词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读懂能力。
制定策略:聚焦虚词,多角度梳理,反复巩固,适当拓展。
【指导原则】
1.立足教材。2.用好《备考指南》与《金蛋》。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4. 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具体做法】
一.             虚词聚焦。
学生想办法记住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常用文言虚词有三四十个,高考重点考查其中的18个,熟记住它们,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就能形成条件反射,把注意力集中在这18个上面,使阅读形成有重点的阅读。
二.             多角度梳理。
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一词多用,必须对它们全面复习,掌握其常见用法,烂熟于心,考试时才能结合语境快速而准确地加以辨别。
对18个虚词多角度梳理,可以有效地全面复习和巩固。而且每个角度都抓重点、抓生疏、抓疑难、抓特殊的用法,逐步减少复习量,学生的信心逐步提升。
1.词的角度。
(1)学生整理完善《备考指南·系统用书》上《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表》,用自己熟悉的短而易记的课文例子替换表中陌生的例子或较长的例子。为表中只提到的词义没有例子的虚词找课文例子。
(2)抓重点。纵观近三年的高考,18个虚词基本都考查过,相对集中在“之、其、以、于、为、而、因、乃”八个,这些是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3)学生整理出每个虚词中自己最难掌握的词义和用法,理解并熟记相关的例句。归结起来,难点如下:
【之】:作代词,译“自己”“我们”“这”“这些”。作助词,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补语的标志。
【其】:作代词,译“我的”、“我(自己)”、“你的”、“你”、“其中的”。▲作副词、连词所有用法。
【以】:作介词,译“凭……身份”,“由于”、“按照”;作连词,相当于“而”或译“地”、“因为”;作副词,通“已”,译“已经”。
【而】:作连词,表假设、表因果、表修饰。
【于】:作介词,译“在……方面”、“由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