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70个字。
重视初中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上海市和田中学 丁先波
摘要:语文教学要渗透文化内容。挖掘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对于推进二期课改、弘扬民族文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语文学科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营造师生交往的文化氛围、挖掘教材文本的文化因素、推进综合学习中的文化活动,并注意把握好一些原则,加强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语文学科 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 文化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上海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才能更充分地承载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固然有知识学科的属性,但是,如果只是把它当作知识学科来教学,单方面注重它的工具性,那就只能固守知识教学的小天地,抛弃语文的文化内涵,丧失语文的育人功能。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时期,培养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及时为他们打下“精神文化的底子”,使之正确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神,体会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与差异,学习和保持优秀的民族传统精神,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教育的神圣责任,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语文学科是一个蕴含丰富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藏,我们要积极挖掘初中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对他们进行思想的启迪、文化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民主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在中国文化的浸染中茁壮成长。
一、挖掘语文学科文化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理念指出,要“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课程总目标也提到要“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现在,在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体系还不十分成熟的背景下,道德的沦丧和文化的缺失成为社会现象中不可忽视的一面,对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学中对文化培育的重要责任、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也逐渐清晰明朗和突出。
1、能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推进二期课改的价值体现。语文的外延是广阔的生活空间,语文承载着社会文化,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而不是语文学习的形式。重视语文学习内容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