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120字。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2006/12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分 fēn 分辨 分量 分外妖娆 分斤掰两
B.便biàn 方便 便装 便宜行事 大腹便便
C.谙 ān 谙熟 谙练 不谙水性 谙达世故
D.期 qī 时期 期年 不期而遇 过期作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幅员 豁免 接长补短 旗开得胜
B.担纲 凋敝 甘拜下风 门可罗雀
C.张弛 诚恳 秘而不宣 吉人天象
D.题词 社稷 幸灾乐祸 精兵减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引入竞争机制,认真做好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昨天,在他乡做客多年的叔叔,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并准备今天到我们家作客,我们一家都非常兴奋,早早地做好了迎接的工作。
C.农村义务教育筚路蓝缕,出现了经费严重不足,甚至债务问题,这与长期以来对农村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有一定的关系。
D.当今社会高度重视人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他虽然颇有才华,但性情孤僻,卓尔不群,因此不能得到公司的重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前,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只有2%,克隆人的难度更高,“克隆”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都很差。
B.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了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风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的遨游。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新时期的道德追求,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