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580字。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良好习惯,能准确读写汉字。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
3 让学生获取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品读作品的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形成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4 感受五位或平凡或伟大的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形
成对人物风采的正确认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5 能仔细观察、生动描绘人物鲜明的个性,提高写作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6 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尝试进行人物采访,提高自己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 单元课时安排: (10课时)
《童年的朋友》 (1课时)
《一面》 (2课时)
《我的老师》 (1课时)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2课时)
《赵 普》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写 作 (1课时)
童年的朋友
主备人:灌南中学外国语学校 金 星
执教人: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读课文两遍,解决文中字词问题。
2.文章题目所说“童年的朋友”在文中是谁?文章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外祖母是我“童年的朋友”?(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3.读完文章后,文中的外祖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4. 用铅笔在书上将有疑问的或欣赏的地方圈点与批注出来。
二、口语训练
口头作文:以“我的童年的朋友”为题口头作文
三、导学读标
结合口头作文同学的发言引入课文,明确本文学习的重点是通过揣摩课文感人的语言体会亲情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四、释疑解难
请同学把在“课前先学”中的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合理解决。
五、精读探究
成为朋友需要很多的条件,作为长辈,要成为小孩子的朋友,显然更难。外祖母是如何做到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来寻找答案!请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法再读课文。思考:
1.外祖母为什么会成为小高尔基的童年朋友?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外祖母的平等、关爱、尊重等等使她成了“我”的朋友,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字——“爱”,只不过她的爱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轰轰烈烈,而是一些平常我们都不太注意的小事)
2. 外祖母的爱使她成了“小高尔基”的朋友的同时小高尔基也是爱他的外祖母的,他虽没有说“外祖母我爱你”这样的话,但是他将对外祖母的感情化为了精彩的文字,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文章,从文字中寻找那份爱。请结合文章内容,自选角度探究“我”对外祖母的爱。
例: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学生细读、交流(头发、声音、眼神、动作)
(明确:高尔基将对外祖母的观察表达在文字中,将感情融化于细节中。语言细腻,饱含感情。正是如此,使得外祖母形象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有艺术魅力的光辉形象之一。)
3.有人认为《童年的朋友》课文中有一处逗号用错了,是多余的,你认为呢?
原文如下:“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六、拓展实践
爱是相互的,或许高尔基永远无法报答外祖母对他的爱,或许现在的我们难以报答亲人对我们的爱,但我们可以和高尔基一样表达出对爱的感激。现在学校布置一项作业即“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感谢父母十几年来的养育之恩。老师希望看到你们对父母爱的感言,老师更希望你们能模仿高尔基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出你们细腻而真挚的爱。空洞的语言,是不能真正地打动老师的。
七、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颤动( ) 噗噗( ) 嗅( ) 发绺( ) 马鬃( )
镶银( ) 胸脯( ) 诅咒( ) 丰润( ) 两颊( )
2.本文作者 , 作家,其自传体三部曲是 、 、 。
3.用下列形似字分别组词:
绺( ) 鬃( ) 诅( ) 镶( )
咎( ) 鬓( ) 沮( ) 攘( )
4、美文赏读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圃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