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210字。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重大选题《品中国文人》,由刘小川先生独立承担,在《小说界》开头条专栏,从屈原到鲁迅,一共品十八位中国文人。
每期推两位,大约七万字。以文学、史学、哲学融为一体的笔法,瞄准两千年不同时代的杰出文人,高度凝练并雅俗共赏,理性感性齐头并进,既深刻严谨又好看耐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首创,具有拓荒的性质,把活生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带到当下。
《小说界》杂志迄今已推出司马迁、司马相如、嵇康、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苏东坡、柳永、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曹雪芹。海内外好评如潮。互联网反响热烈。获得了专家和读者、中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高度认可与赞许。
今年4月出《品中国文人》豪华单行本,近六十万字,并在北京由中国作家协会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牵头,召开相应的研讨会,向全国和海外宣传。
刘小川先生是眉山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一名本土作家。高中毕业后,他在印刷厂干过,1999年6月进《眉山日报》社从事编辑工作,2007年3月调入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担任专职创作员。现为省、市政协委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两次被评为眉山市拔尖人才。
从事创作30年来,刘小川已推出近五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四川文艺社推出的《苏轼,叙述一种》获2002年巴金文学院文学奖,当时是唯一的一本评委投了全票的书。并由上海文学界核心杂志《小说界》全文刊载,向海内外广泛传播,受到专家学者的交口称赞。他的长篇小说《老夫少妻》由广州花城出版社于2007年推出,获东坡文艺奖一等奖,同名电视剧亦在筹划中。本土题材的《暧昧》三部曲的头两部已由上海文艺社出版。三部曲共一百万字,细腻展示西部风情,有专家誉为“杰作”,“当代版的红楼梦”。第三部今年出版。由巴蜀书社出版的《苏曼殊》、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刘邦》、《汪精卫》等,打下了开拓中国新的传记文本的基础。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杜甫
1
唐代诗人中,有一个人好像一直是皱着眉头生活的,这个人名叫杜甫。他瘦而高,拄着一根拐杖,走路慢吞吞,活像人们形容的老朽。他的眼睛是向下的,有时还半闭着,看上去昏昏欲睡。这双眼睛却能看见普天下的倒霉事儿,好比观音菩萨能看见人间的苦难。所不同的是,观音菩萨法力无边,能含着动人的微笑救苦救难,而杜甫,只能眉头紧锁,把无边的苦难写进他浩如烟海的诗作。
他有一首诗,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篇就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日里天高云淡,杜甫不写诗。阴风刮起来了,灵感却随风而至。人霉水都磕牙,秋风欺负他,卷走屋上的三重茅草。“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低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杜甫真是霉到家了。成都这座草堂,全家人靠它遮风挡雨。秋风萧萧,小孩儿抢得茅草嘻嘻哈哈,他干瞪眼,“唇焦口燥呼不得”。茅草多半是化作柴火了。阴风方去,黑雨又来,多日失眠的老人雪上加霜。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娇儿恶卧,老棉絮蹬出大窟窿。杜甫彻夜听漏雨,狼狈相可想而知。时值“安史之乱”,杜甫避乱于成都。长夜沾湿,忧家忧国,憔悴诗人盼天明。胸中的诗句源源流出,应和着、抵挡着欺负人的绵绵秋雨。结句陡起,喊出中国读书人的豪言壮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堪称杜甫本人的素描,涵盖一生。
此间他又写《楠树为风雨所拔叹》、《枯棕》、《病橘》等,单看诗名,已知心境。
他是中国的苦难诗人,集个人、国家、民族的苦难于一身。
依我看,苦难二字,比现实主义这类词汇更能抵达他。
他未能活满六十岁,死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