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00字。
祖国山川颂
【设计指导思想】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生情况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民教育永恒的主题。高一学生正处在情感的可塑期,同时也正处于情感的饥渴期。对于爱国主义,现在的学生不可说不知,却知之于狭隘,对于爱国的理解仅停留在表象上,如爱国歌、爱国旗等等。对于祖国的理解有同学也仅停留在对国名的印象上,而对其真正的内涵却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
同时,对爱国思想的看法上,学生容易走向政治化理解的极端,甚至把他看成是空洞的教化。学生不是不懂得爱国而是在教育中缺少爱国的载体。一个抽象的命题,如用抽象的词语来阐释,是苍白无力的。其实学生拒绝说教。
自然是美好情感的来源。沉重的学业压力让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远离自然。学生很难从文字中寻找对自然的认同与共鸣,许多诗文中的情景表达也让让学生似懂非懂,解释起来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术语,缺少真挚与交流。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其实是一些低俗的,或是软绵绵抒情文字,在这样的文字当中接受精神的抚摸,所以学生的欣赏有低俗化倾向。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普遍兴趣不高,在烦重的课业压力之中,很多学生也是应付了事。所以对语文的学习习惯不甚重视。预习的要求不能到位,课文的理解不会也不能能深入,导致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作业巩固也不容乐观,课堂所学不能很好的得到消化。
【教学目标任务】
1、感悟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祖国这一主题思想在一个民族文化内涵中的重要意义与核心地位,挖掘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理解祖国这一概念的人文内涵。
2、“颂”的文体特点,理解铺陈叙述的表达方式。
3、与《肖邦故园》的写景艺术比较阅读。理解两文在写景中的修辞运用原载技艺,进行仿句训练。
4、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与阐释“祖国”这一人文概念的内涵,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与情感。
2、学习全景式铺陈和片断式的结构特点。
3、学习利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写景抒情。
【教学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与任务】
1、理解“祖国”这一概念的人文内涵;
2、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全景式铺陈与片断式结构
3、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预习与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全文,提倡高声朗读文章,体会文字蕴含的作者情感,品味文字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