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70字。
论《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教育理念
作者姓名: 李 云 龙
准考证号: 092204100005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 魏 南 江
工作单位: 盐城市滨海县蔡桥中学
邮政编码: 224531
联系电话: 13815514663
论《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教育理念
指导教师:魏南江 作者:李云龙
摘要:鲁迅是思想家、文学家,他一生从事着育人的工作,教书、创作,留下了几百万的文字,文学也是人学,他对如何教育下一代,如何改变世人的精神世界都有着冷静的思考,他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他的许多的教育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仍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撷取几个关于教育孩子的生活片段,力图分析其教育思想中对旧的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否定,反对读死书和死读书,提出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儿童为“本位”,热爱青少年,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与个性特长,实行启发式教育,注重兴趣,开展活动,鼓励受教育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关键词: 鲁迅 朝花夕拾 青少年教育 兴趣 活动
正文: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入过家塾、私塾,读过“四书”“五经”,对旧时的教育自己的老师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他进过“洋学堂”,亲见洋务派“洋学堂”的“乌烟瘴气”和空疏无用。在路矿学堂,他开始接触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但对国内的“新学”很为失望;他留过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大量地学习西方文明,也厌弃其教育反动偏激的一面;他教过书,1909年鲁迅留日回国后,就直接参加了学校教育工作,他看透了封建专制教育的腐朽严酷,这段时间,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革新主张和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许多的教育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仍有重要的意义。
一、《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与教育的关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共10篇。作品“描述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 ,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昔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从一定意义上讲,它能反映出中国近代教育状况的概貌。可以这样说,其中对他个人成长的回忆正是贯穿于一个又一个教育与受教育的片段中。这里很多的思想与我们今天所追求的一些教育理念可谓不谋而合。
在《朝花夕拾》一书中,多数文章与教育相关,《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对我的启蒙诱导,以及她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