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院附高2002学年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18分,每小题3分)<br>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br>
A. 船棹 泥淖 绰号 掉队<br>
B. 儒生 孺子 相濡以沫 蠕形动物<br>
C. 亵渎 赎罪 买椟还珠 穷兵黩武<br>
D. 拜谒 遏制 笑靥 奖掖<br>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r>
A. 淳朴 谆谆教导 急躁 噪音<br>
B. 市侩 脍炙人口 前仆后继 前赴后继<br>
C. 租赁 严惩不贷 名副其实 幅员辽阔<br>
D. 跻身 无济于事 浑沌 混淆<br>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br>
A. 见报(在报纸上刊登出来)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br>
短见(短浅的见解) 见证(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br>
B. 陈情(陈诉衷情) 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br>
陈兵(部署兵力) 陈货(陈列货物)<br>
C. 感染(受到传染)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br>
感光(感受到光线) 感应(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感情或动作)<br>
D. 监护(仔细观察并护理) 监守自盗(盗窃自己所看管的财物)<br>
监制(监督制造(商品)) 监测(监督测算)<br>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r>
A. 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事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br>
B. 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竟然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扯去了。<br>
C. 传统文化并非明日黄花,而是与今天和未来息息相关的。<br>
D. 高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br>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r>
① 我们要努力 利用外资的领域,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在华投资提供法律保护,保障他们在我国合法经营的权益。<br>
② 他的功绩仿佛早被时间 了,他从不向人说起,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普普通痛的人。<br>
③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关注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自己的体验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 时,就可能诱发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br>
A.拓宽 湮没 冲突 B.扩大 湮没 碰撞<br>
C. 拓宽 淹没 冲突 D. 扩大 淹没 碰撞<br>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r>
A.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提醒人们,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存在一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国21世纪人才的素质。<br>
B. 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都要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br>
C. 中国强烈要求所有核武器国家同时谈判并缔结一项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条约。<br>
D. 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大概不会有人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至为绚丽,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