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31 22:12: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150字。2008年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纺    车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便是能以衣着保暖和遮羞。制衣不能离开纺织,而中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并一度领先于世界。
  只要稍作考证,就知道织布之法肯定要比造纸术发明得更早。距今已有将近三千年历史的《诗经》中就有不少关于布、纺织、衣裳的记载。如《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再者,古人写字先写在竹简上,然后是帛上,那时肯定也就有了棉布。而蔡伦造纸是汉代的事了,他造纸用的原料不外是“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物,这些足以说明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出现了简单的纺坠和腰机。早期的纺坠多用兽骨制成,又有以石、陶、玉等材料制作者;形状有鼓、圆、扁圆、球、锥、四边、蘑菇及齿轮等形状。其工作原理为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将各种纤维纺捻成线,以增长其长度和增大其强度。腰机为一种原始织机,又称“踞织机”,腰束一带,席地而织,右手持打纬木刀打紧纬线,左手投纬引线,将纺线编织成布匹。因纺坠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故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但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被沿用了几千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一些少数民族仍在用纺坠捻线、腰机织布。
  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织机等相继出现。纺车初为手摇,即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后发展为脚踏,即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这样将手解脱出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比原始纺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0至60倍,是纺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其出现时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纺车自发明后,至汉代已非常普及,直至近代,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仍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早期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为二至三枚,最多为五枚。宋元之际,逐渐产生了一种利用水力驱动并有数十个锭子的大纺车,还有利用畜力驱动者,使其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纺织效率(以纺麻为例)从一般纺车日纺纱三斤发展为一昼夜纺纱一百多斤。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其技术领先于西方(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制作的水车纺机)四个多世纪。
  古代纺织技术的领先使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战国时期,齐国的丝织品便举世闻名,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文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齐(济)阴之缣”、“亢父之缣”均为一时名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绢、绮、罗等大量丝织品为后世留下观瞻前人杰作的实物,尤其是被誉为国宝的“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实乃巧夺天工。                                 (选自2007年第10期《书屋》,有改动)
  1.以下不能作为“织布之法肯定要比造纸术发明得更早”这种说法依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是汉代人,而距今约三千年的《诗经》中就有关于布的记载。
  C.古人先是在竹简上写字,然后是在帛上写字,之后才是在纸上写字。
  D.蔡伦用来造纸的原料中就有“麻头、破布、鱼网”等纺织用品。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少数民族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在使用沿用了几千年的纺坠纺纱,主要是因为这种纺纱工具操作简便。
  B.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是纺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初为手摇,后为脚踏。
  C.宋元之际出现的水力大纺车已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这种纺车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D.“齐阴之缣”“亢父之缣”和“素纱禅衣”都是古代留下的纺织品文物,织造技术高超,巧夺天工,举世闻名,被誉为国宝。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说  钓
  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①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