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70个字。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三导”策略
湖北省枝江市董市一中樊荣443214
【摘 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渗透的效率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作用,寓德育于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重要体现。本文着重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三导”策略:即导理、导思、导行策略。
【关键词】德育渗透导理导思导行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和生活、社会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所选的都是文道皆美的文章,是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科学、对自然的正确见解和感情的再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具体的文字的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德育目标,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有机地将德育教育渗透与知识传授融汇一体,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德育渗透的效率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作用,寓德育于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渗透内容上的“三导”策略。
一、导理策略
德育教育要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首先要让学生明理,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导理策略的出发点。初中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初步的道德行为,但他们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都还有限,必须加强导理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进行德育渗透因势而导,方法多种多样。
⑴说理法:针对课文中出现的德育观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直接点明,让学生明白此理,但用这种方法教师引导时要灵活机智的因势而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切忌简单的沿用传统的封闭式、灌输式、说教式的师传生受的意向训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渗透的效果。《谈骨气》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中心论点,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样寓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共产主义骨气”的理解。
⑵启发法:语文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用激情洋溢,声情并茂的导读,营造情景,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明理。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引导学生思想是谁保家卫国让我们现在能够安宁幸福地学习,这样学生立刻明白了是人民解放军,他们是最可爱的,在课文学习中加深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