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与启发式教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素质教育时下已成为一个时髦的字眼,其基本内涵已得到广泛认同,即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相联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健全个性等为特征的教育。但另一方面,对于如何搞好素质教育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启发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达到素质教育的一条途径。因为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试图从心理的层面去解析问题情境和启发式教学。<br>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和启发式教学<br>
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去克服,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那样一种学习情境。它具有障碍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的特点。如有位老师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抓住一个问题这样提问:林冲为什么没有被大火烧死?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不是轻而易举地能在课文上找到答案,但是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进行探索,又能够发现答案之所在,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学生从性格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他做事小心谨慎,故而躲过此劫;有人从课文的结构出发,认为前文已经埋下了被烧死的伏笔;有的人引用课文原文:“原来天理昭然,保护善人义士,因而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而且从作者的角度谈到其思想的局限。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问题情境的特点。<br>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总是和启发式教学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启发式教学。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就已经提出过启发式教学的主张:“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指出:“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叶圣陶先生也如是说:“教师的教不在于全部讲述,而在于相机诱导。”在教学实践中,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运用启发式教学教育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成了至理名言。在当代,启发式教学更是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方式。2、它打破“满堂灌”的恶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在教学中得以落实,契合了教师中心型向自我教育的环境活动型的转移。重在关注学生的动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