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80字。
《丑石》说课稿
郝银清
一、 教材分析
《丑石》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文章都是托物言志的佳作,学习的重点是把握对具体事物的摹写,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贾平凹的《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二、 学情分析
本文讲述的故事结构简单,语言简洁朴实,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比较容易,但是对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体会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尽量引导。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借物寓理,托物言志的的写作手法2、培养朗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
五、 教学理念
1、 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推敲语句的含义”“对课文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阅读这个环节,指导学生运用诵读、默读、速读等多种方式,在不停的“读”中感受文章的内涵。
2、 注重语文的实践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阅读学习本文,体会作者甘于寂寞的情怀。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会。
3、 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之间平等、融洽的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在共同的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方法
1、 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