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40字。《原君》《与高司谏书》导读导练
河南省镇平县雪枫中学语文组杜学峰
【文章面面观】
托古论今对比鲜明
——《原君》论证特色谈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思想家,他的《原君》既是一篇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宣战书,又是一篇民主理想的宣言书。文章论述了君主应该为天下“兴利”、“释害”,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者的专横残暴,猛烈抨击了封建君主的统治,驳斥了小儒盲目忠君的谬论,闪耀着反皇权的民主主义思想光辉,是打响民主思想的第一炮。文章观点鲜明,见解透辟,托古论今、对比鲜明,显示出雄辩的论说风格。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了托古论今,古今对比的论证方法。托古论今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比的手法。作者颂扬三代以前的君主是“托古”。托古不是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参照物,为论今提供了立论的依据,意在用托古之箭来射论今之的。这样,“古之人君”与“今之人君”的反复对照,就成为全文的基本论证方法,并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
文章首先从古之人君与后世人君对君主职责的态度上进行对比。第一段开宗明义,阐明君主的职分在于为天下“兴利”、“除害”,他们“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也全文的立论的依据。而后世君主颠倒了古代君主的职分,他们的要害在于“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从而“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即把整个天下当作自己的私产。两相对比,更清晰地辨明了君主的真正职分。接着作者通过
古之人君“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与今之人君“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的对比,揭示出造成
古今人君不同的缘由,充分地揭露出后世君主专制独裁的本质。正因为古之人君把“君主”
当作“客”,天下当作“主”,因此,君主一生都是为天下,而后世人君既得天下,即残害百姓。他们“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这里托古论今,借论古代人君的地位作用,以更好地揭露之之君主对天下的危害。文章第三段着眼于批驳宋儒理学关于君主“如父如天”的谬论,同样运用托古论今、古今对比的手法。先以古时人们对其君的爱戴开头,“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人把君主“视如寇仇,名为独夫”。两相对比,十分鲜明地显示出后世君主狰狞贪暴的面目。并以此批驳了小儒的旨在维护今之君主权利的荒谬言论。肯定人们把专制君主“视如寇仇”、“名为独夫”是合理的。打破了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君主神圣不可侵犯这一维系封建专制统治的传统伦理观念。显然这种批驳较之不托古事、单论今事的批驳要尖锐深刻得多。当然文章有今之君主自身前后行为的对比,如通过先前“俄顷淫乐”与后来“无穷之悲”的对比,则又十分精警地说明了专制给君主自身带来的惨痛后果。
文章中的这些对比,看似散乱,其实意理绾联,都汇集于“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私”的根本对立;从而使君主必须以天下为公的中心思想得到了集中而充分的阐发。显然,托古论今、层层对比的论证方法,不仅通过对比双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