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10字。
斑羚飞渡
[教学目标及重点]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讲读课 2。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斑羚这种动物,多媒体出示资料,了解其过去、现在与将来。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野山羊、岩羊、青山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斑羚个体大小如山羊,体毛厚密而松软,通常呈灰褐色,远观时似有若隐若现的麻点,所以也有“麻羊”之称。但没有胡须。雄兽和雌兽均黑色的角,较短小,长度为15~20厘米,角尖向后下方略微弯曲,雌兽的角稍细。四肢短,蹄子狭窄,有蹄腺。尾巴短,毛长而蓬松。
班羚栖居的山地一般都有林密谷深、陡峭险峻的特点。性情孤独,喜欢单独或小群活动。视觉、听觉极为灵敏,善于跳跃和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也能纵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涧而安然无恙。叫声似羊。食物主要是青草和灌木的嫩枝、果实,以及苔藓等。
斑羚栖于森林中,由于过去的林木被大量砍伐、导致适宜栖息地不断丧失,生存空间日益缩减、分割,导致斑羚种群日益减少。自1962年起,国家主管野生动物的有关部门已把斑羚列为保护动物,但因宣传教育不够,当地猎民为获取其肉、皮和制药的原料而大量捕杀,这是造成野生种群日渐稀少的另一原因。例如每年仅陕西省就收购灰斑羚的皮毛1,200元~1,300元/张(Zhen, 1984),自60年代到80年代,本种一直被列为受保护的种类,但执法不力。所以斑羚逐渐成为濒危物种。
2. 齐读“自读提示”,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斑羚这种为种族生存而不惜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壮举,给我们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这节课我们就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一座学习交流的桥。
3.明确要求。
4.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生字 :斑羚 对峙 蹿跳 斑斓 骚动 娴熟 悲怆
生词 :对峙 飘渺 眼花缭乱 心甘情愿 进退维谷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用记叙文的六要素赏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情节,生动地复述《斑羚飞渡》这个故事。
复述指导:复述是口头表达的基本功,进行此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他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强化记忆,就可以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教师注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