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字。
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尝试与思考
内容摘要
主问题的阅读教学模式同以往问答式教学、讲读式教学方式迥异,能在实践教学中起到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在具体运用中,要理性关注教学对象的学情、教学内容的取舍及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从而设计主问题,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主问题
语文新课程实施后,“新课标”已不再是个新名词,它的到来对语文教学的冲击与影响却是与日俱增。身为一线教师,总是在处理有限的教学用时与丰富的教学内容的矛盾中徘徊,如何扩展教学广度、深度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提出的主问题阅读教学手段为教学思路提出了一个新方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主问题式”教学恰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现结合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对主问题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一、认识“主问题”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首先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散的、短暂的浅层的问答式提问而言的。它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索、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具有指向语文学科的向心力。这种作用是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型阅读教学、问答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讲读型教学是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泯灭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而主问题式教学则是在主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科学有序的去寻找距离目标最近的路
从而得到答案,这个过程中学生如同海绵能主动吸收水分一样掌握知识。问答式教学是在连串的追问、碎问中步步为营的走入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中,同样桎梏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手脚,只是服务于教学流程,而主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主要问题,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问题的设置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二、主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实际中进行主问题的设计至少要考虑两点。其一,针对教材潜心研读设计出含金量高的教学主问题。以题目为主问题,抓住文眼,感知全文;以中心为主问题,摄取灵魂,突出主题;以思路写法为问题,训练思维,培养语感。其二,问题的设计者避免单一化。教师的设计要在了解学生学况的基础上,必须对学生构成吸引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是主问题的主要设计者,但决不能忽视学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