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770字。
把握语境掌握规律
——高考词语复习全透视
鲍亚民
[高考新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D。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包括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在词语运用上加入对“熟语”的要求,实际上是承认了词语的发展,鼓励学生积累身边鲜活的语言,但熟语的考查应还是以成语的考查为主。
[命题透视]
词语的运用是“语言的基本功”,是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正确使用词语”这一部分考查内容包括:(1)准确把握实词的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差别,词序排列以及熟语的使用等。(2)虚词的使用,特别是关联词的使用。
考查的热点是近义词和关联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以及熟语词义的准确把握和熟语的感情色彩。
“正确使用词语”这一部分考点的分值是6分,其中实词或虚词的考查占3分,熟语的考查占3分。题型基本有四种:(1)选择题,选择词语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选择题,选择词语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3)、找出并修改具体语境中使用不正确的词语;(4)、解释具体语境中的词语。
[重磅题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使用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考查考生词语的使用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再结合具体语境判断。A项“割断”为截断、切断的意思,与“往来”搭配不当,应为“中断”;B项“淹没”是漫过、盖过的意思,多指具体的事物,应为“湮没”;C 项“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给自己的。用在这里是恰当的。D项“启用”是开始使用的意思,句中是说重新任用已退休的教师,应为“起用”。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英雄全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
A.约束 淡去 风范 B.制约 淡忘风范
C.约束 淡忘 风尚 D.制约 淡去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