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000字。1、我的兴趣爱好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喜爱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尤其怀念我的学习生活。 (一)、 我喜欢读书阅报与写作。它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虽然折射出明显的阶级铬印,但也明示着书籍对于我们人类的巨 大作用。我在书中找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答案,我在书中看到了人间欢乐与苦难,我在书中窥测到人的崇高与卑劣,我也在书中映照出自己的暗弱与瑕疵。我爱书,正 是因为它早已成为我的知已。写作,是一种很好的缎练思维的方式,也是一种提升思想的过程。我常有写作的冲动,我得感谢上天赐予我的敏感好奇和后天的良好熏 陶。(二) 我喜欢书法与篆刻。他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父亲在学校是校长,在家乡是婚丧嫁娶的文墨先生,深受影响和尊重。我耳濡目染,深受家父的影响,从小就喜爱书法。 做学生时,凡有书法比赛,我几乎都能获奖。参加工作后,单位为庆祝节日,常举办书画展,我常是榜上有名者。及时的奖励和鼓舞,加足了我学习的劲头,平添了 我上进的动力。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的篆刻工具被小偷给偷个干净,使我又气又恼,它使我好长一段时间无法亲近学习它。近段时间,我对篆刻的爱好,又进入了 一个高潮,我新买了几十元的篆刻石头,利用零碎时间,已创作了不少作品。我虽然不是最棒的,但我坚信明天会更好。“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有心 人”,我期待着那美好的每一天。(三) 我热爱旅游崇尚自然。山外青山楼外楼,美好的人间心中游。无论是远足还是踏青,我都会怀着无比的兴奋与喜悦,满怀豪情地畅游,我神往于青山绿水间,我至身 于灯红酒绿里,我感发于人间自然的极至中。尽管我无贬谪隐居之际遇,但我有拥山抱水之自由。我懂人间万象之精采与纷呈,我爱自然法则中的伟大与神奇。 (四)我衷爱于网络文明。近来,网络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伴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网络世界,更是超越你的想象,使你折服。信息、网络是21世纪的代名词。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驾驭这个世纪,网络已占去了我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电脑网络是我的情人,是我的至爱。 (五)我重视亲情、友情、爱情。它是我生活中不变的人生追求。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永远使我爱。我爱我的家人、朋友和亲人。我爱人间的一切真、善、美。我用我的爱,丰富了我的生活,我用我的情,淡薄了怨与恨。以上这些,充分展示了我的兴趣爱好,它包容了我的生活,充实了我的时空。
2、我的父亲 我的爸爸,是一位教师,退休已经两年了。他出生贫寒,经历坎坷,一生勤劳不息。1940年 父亲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家庭,由于家穷,他的童年时代,很少有幸福的时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常常要帮助家里做家务,砍柴、做饭、挑水、拾粪,什么都 干,身体炼得很结实。也许父亲从小就显出聪明的一面,村间一先生慧眼识珠,说他是个可塑造的料,说得我父亲的父亲很感动,当即表态,再穷再累也要扶起一个 读书人来,于是八九岁的父亲才有了上学堂的机会。 父亲上学后一直很刻苦,成绩也总在班上前头,这个苦难的家也就一直艰难地支撑着他。1958年,父亲终于以全县第八名的骄人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后来父亲动情地对我们兄妹说,我是靠着你们的祖父远途挑担做小买卖和你们祖母的精明处家考上去的。 1961年, 父亲毕业于江西省一所师范学校。由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都很好,因此被留在师范附小任教。很快,父亲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受到全校师生一致好评,就在他的 事业处于蒸蒸日上之时,他的父亲因饥饿、劳累、疾病过早的悲伤地离开也人世。本来就缺少男丁的家庭正需要一位支撑家庭的掌舵人。在家里再三催促,父亲依依 惜别了仅相处一年的附小师生,回到了熟悉的依旧贫困落后的家乡。 后 来,父亲有了妻子儿女,也从普通的教师升为主任、副校长、校长。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父亲总是不情愿到远地去工作,包括他有多次可升迁的机会。有一次,县 文教局把父亲调到邻乡的一所乡镇中学去工作,父亲多次写申请请求调回离家近的学校去,一年后,父亲终于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就这样,父亲为了我们这个家,为 了我们兄妹仨,把很多大好机会让给了同事,而宁愿甘为人后。 1991年,待我们长大后,父亲才远离家乡,到外乡的教育办公室工作。2001年,父亲告别了工作了十年的“教办”,退休回到了他的家乡——江西寻乌县一个较偏远的山村。 一回到家乡,他不顾年老体弱,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开山种果。他和我母亲非常顽强地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勤劳的双手构画着我们美好的未来,几年后,在我们老家,开辟了一片充满绿意和希望的果园。 我大了,父亲却老了;我远离了家乡来到经济发达地区,而父亲仍旧守住家乡那块圣地,爱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很努力地带着家乡人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家乡变了,青山绿水现了,欢声笑语多了,楼高了路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变好了。这除了党的政策好以外,我想我得感激起模范作用的老父亲,他是我精神的支柱和脊梁,我永远爱您——可敬可亲的父亲。愿您健康长寿!祝您平平安安过好每一天!
3、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今年54岁了。 她是我外婆的长女,她到上学年龄时,正是外婆家最繁忙的时候。大人们要到大生产队里去劳动,她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好5个年幼的弟妹,她只上了二年学,就一边帮家里劳动,一边照管弟妹了。 她17岁就嫁给了我父亲。父亲是一位教师,常在学校里,家里的大小事情几乎都有母亲操劳支撑着。母亲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哺育子女,整天忙里忙外,起早摸黑,任劳任怨,但她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农村最突出的表现是,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乐了母亲,在她带领下,我们家的责任田种得很好,不再像以前生产队里年年要“超支”、年年吃不饱了。母亲说“只要这政策不变,我再苦再累也甘愿”。母亲也很关心我们兄妹的学习。我们学习上只要有少许的进步,母亲总是把这高兴的心情转变成她更出色劳动的动力,当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了,母亲从不责怪我们,而是引导我们不要像她一样没文化只能干粗活,要像父亲一样多用功读书出色的工作。 86年我考上了师范,已经长大了,母亲也仍然像关心小孩似的关心着我。有一次,我闹了病,单纯的我如实地把实情告诉了家里,母亲急得连夜从200里外的家乡赶到师范学校,真是虚惊一场,连我们班主任老师也感叹我们母子亲情感人至深。 今天,我早已成家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