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课堂实录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8/6 22:03: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80字。
  《木兰诗》课堂实录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中学钟东明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诗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
  ⑴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⑵品味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2、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见“教学实录”)。
  二、把握情节
  1、学生散读、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学生再读,理清情节结构。
  (明确: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荣归故里)
  三、赏析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揣摩教师用了哪四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明确:决定从军─—忧愁、苦闷、犹豫;沙场征战─—凄婉又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
  2、学生揣摩体会,并阐述教师这样朗读的原因。
  3、学生模仿、试读,互评。
  四、选点品析
  木兰荣归故里部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揣摩如何读出欢快之情。
  (明确:语速稍快,音调稍高,表情宜喜)
  3、学生试读。思考:作者如何表达欢快的气氛和情感?
  (明确:动词的连续使用和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一气呵成,一泻千里的语势)
  4、师生共读。
  五、创造性思维训练
  1、诗歌讲究文字的简练,讲究读者的再创造,因而留下了空白处。
  ①请想象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神态变化。
  ②请想象伙伴们面对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模样,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
  2、学生想象,回答。
  教学实录
  师: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
  师: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
  (板书)
  (播放木兰英姿的幻灯片)
  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民间叙事诗“双壁”的美誉,一首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另一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木兰诗》,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现在带着对木兰诗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倾注的感情,放声的、自由地读这首诗,然后争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书)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生:这首诗讲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师:用替父从军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完整吗?木兰是一位女性,她是怎样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