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人物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三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8 22:4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4210字。《屈原列传》人物谈
屈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读《史记•屈原列传》有这样一场: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馋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此场景让师生大惑不解。面对街头里巷,长舌妇式的诲言,作为一个掌控天下的君王,怎么就如此耿耿于怀呢 宰相肚里还撑船呢,九五之尊,君临天下,器量是不是显得太过狭小而且,你生气、愤怒也就罢了,何以还怒而疏屈平呢
乍读之下,还真为怀玉鼠肚鸡肠,不能容人而不平,可是细读史书,发觉其中竟有着道不清的历史因缘。
据《管子•明法解》记载故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故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法政独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制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
将不从臣出的法政委托臣下,虽然显示了君主对臣子的高度信任,但这种关系也是经不起任何考验的。这便揭示了楚怀王最脆弱的一个心理环节。
无独有偶。《吕氏春秋•去有》中也记载了类似的事件:荆成王(楚怀王之父)学书于沈尹华,昭董恶之。成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董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董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
细人之言不可不察,可楚怀王非但不参验以考实,反而深信不疑。所以屈原的被疏远、被流放,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上官大夫的诲言,毫不费力地击垮了屈原。可他,为什么要如此陷害屈原呢这里先得从屈原的造为宪令说起。屈原曾在他的作品中一再强调他对百姓生活状况的担忧。《离骚》长太息以掩沸兮,哀民生之多艰,终不察夫民心气《哀邹》民离散而相失;《抽思》览民尤以自镇。而令屈原忧虑的根摞或许正是众皆竟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那么当时的众人(统治阶级)在贪婪地求索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一些典籍中发现事实的真相。
《国语•楚语》载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赢馁日已甚矣。四境盈垒,道瑾相望,盗贼司目,民无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
《战国策•楚策三》载苏子对楚王说今王之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
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盘剥百姓,让屈原这位人民诗人黯然至于泣下,及至造为宪令,便不能不在这方面对统治阶级进行制约,故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而遭众人中伤嫉妒,才有了诲言中伤事!
楚怀王:我不是昏君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最后却因怀王听信诲言而被疏远,被流放。忠君爱国之人不容于国,奸邪诲住之人却窃居高位。故后世学者评价怀玉,便大加挝伐。
其实,结合怀王的生平事迹来看,这种评判是有失公允的。首先,怀王还是能重用贤能之臣屈原的让他修订不从臣出的法政,而且王甚任之; 另外,他还担任过六国的首领。《史记•楚世家》记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后来,被秦所骗而拘于秦,这期间,秦以之为人质,要求楚割让巫、黔中等土地,他宁死也不答应,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一切,使得楚怀王还是深受楚人爱戴的。
《战国策•秦策一》就说今楚明主也,连屈原也在《招魂》中说主此盛德,还认为以此有盛德者为君,不幸为俗所牵累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