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20字,共1课时。
《登高》教学设计
作者:辛文君
【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意在以杜甫的《登高》为例,确立赏析诗词的“五种意识”,突破五个难点,为帮助学生赏析古诗词作一点有益尝试。
古诗词阅读是高中阅读训练部分的一个重点,从高考角度来看,不仅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赏析古诗词时首先表现出的是一种感性上的语言痛苦,更难完成感性认识向理性的跨越,始终无法走近诗词内容,于是“口不能言,手不能写”。
探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情景交融是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缺乏分离“景与情”意识,便找不到赏析诗词的突破口。
2.缺乏运用“意象”的意识,无法全面准确概括“景”的特点,便无法随诗入境。
3.缺乏归纳“景中情”(含蓄的情)和筛选诗词中抒情的句子(直接的情),便无法准确、细腻地归纳出诗词的感情。
4.赏析诗词要有理有据,缺乏结合内容赏析诗词的意识,赏析就做不到准确、规范的表述。
5.诗词的语言是美的,赏析诗词的语言也是美的,缺乏“赏析诗词的个性化语言”意识,即使读懂了诗词,也不能全面、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学会赏析诗歌的常规方法。
【教学重点】
1.筛选意象,表述诗歌所绘之景。
2.结合写景和抒情的句子,表述诗歌所抒之情。
【教学难点】
结合诗歌内容,准确、规范、生动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
一、抒情性导入,把握结构,分离景与情
1.抒情性导入,营造赏析诗歌的氛围。
安史之乱结束四年之后,各地军阀又乘时而起,为争夺地盘而混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这年秋天,年事已高的大诗人杜甫仍然在漂泊流浪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压在诗人的心头。为了排遣这些郁闷,这一天,诗人登上了水急风大的瞿塘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