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900字,适合《乡愁》教学,内容全而精。
余光中《乡愁》教学素材大全
声明:本资料一共收录有关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教案等文章14篇,均由互联网搜索整理而来,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整理:青峰弦月
目 录
01、余光中大事年表•余光中作品
02、析《乡愁》的艺术特色——“距离”产生美
03、《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
04、深深的依恋 执着的思索——《乡愁四韵》赏析
05、现代诗二首《乡愁》教案
06、乡愁教学
07、乡愁教学设计
08、乡愁教学实例
09、乡愁课堂
10、乡愁诗二首教学设计
11、乡愁诗教案
12、乡愁诗教学设计
13、乡愁诗两首
14、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
余光中大事年表•余光中作品
余光中大事年表
一九五零年 五月底去台。九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一九五二年 台大毕业。处女作《舟子的悲歌》诗集出版。
一九五四年 与覃子豪、钟鼎文、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出版诗集《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六年 东吴大学兼课。九月,与范我存结婚。
一九五七年 在师大兼课。主编《蓝星》周刊及《文学杂志》诗的部分。《梵谷传》与《老人和大海》中译本出版。
一九五八年 六月,长女珊珊生。七月,丧母。十月,获亚洲协会奖金赴美进修,在爱荷华大学修文学创作、美国文学及现代艺术。
一九五九年 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回台任师大英语系讲师。六月,次女幼珊生。主编《现代文学》及《文星》之诗辑。加入现代诗论战。
一九六零年 诗集《万圣节》及《英诗译注》出版。诗集《钟乳石》在香港出版。主编《中外》书刊之文艺版。
一九六一年 英译《中国新诗选》在香港出版。在《现代文学》发表长诗,<天狼星>并与洛夫论战,发表<再见,虚无!>,宣告回归古典。与林以亮、梁实秋、夏菁、张爱玲等合译《美国诗选》,在香港出版。与国语派作家在《文星》展开文白之争。赴菲律宾讲学。在东吴、东海、淡江兼课。五月,三女佩珊生。
一九六二年 获中国文艺协会新诗奖。刊菲律宾出席亚洲作家会议。毛姆小说<书袋>中译连载于《联合报》副刊。
一九六三年 散文集《左手的缪思》及评论集《掌上雨》出版。<缪思在地中海>中译连载于《联合报》副刊。十二月,范我存产了一子,夭折。
一九六四年 诗集《莲的联想》出版。举办“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周年现代诗朗诵会”。赴美讲学一年,先后授课于伊利诺、密西根、宝夕法尼亚、纽约四州。
余光中其人其诗其文
年轻的时候,余光中戏称自己可以以"右手写诗,以左手写散文"。他对写作四度空间的定义:诗、散文、评论和翻译。对于每一项,他都有其独爱之处,正如他所说:"诗是我的妻子,散文是我的情人,评论和翻译则是外遇!"
余光中的诗,有着很重的自我生命反思感,这表明他对生命的看重;偶有在遣词造句上,用戏谑的手法表达内心感受,也许人生总要点平衡吧。早期诗中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可能年事渐长,近期的作品都带着些沧桑,但却没有使读者阅后有感伤。
余光中的散文,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出发的。从不少文章中看到,他的「情」是处处留的。从小时启蒙、至家人散落天涯海角、自己游历住过的城镇、执教的日子等,他都把心放下去了。常于文中,他诚实地向读者倾心吐意:那段难忘记忆、那段人情、那段不舍等。青壮年时期的作品,如《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等卷章,气魄雄厚,色彩灿丽,更被称为"余体"。
余光中的评论,正是见证他为人从不马虎、万事从谨的态度。因为他要求自己的评论文章以经验为基础,记下所见所闻所感,又用自己的感触与悟解,令所论的主体带着古典主义的明晰说理或浪漫主义的丰盈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