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37张,教案约2640字。
《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及10个新词。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
3、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质疑,自读解疑。
1、问题:理想的风筝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理想的风筝》讲的是什么内容?
2、带着这些问题自读全文,对不能解疑的存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有关作者的一些材料。
2、自读课文,看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根据自己自学情况,练习写。
三、再读全文,初步感知。
1、自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刘老师哪些事?
答:课文写了刘老师的这4件事:
1、刘老师教我历史课,笑谈自己的残疾,赢得了我们对她的尊敬。
2、刘老师的课讲得极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3、刘老师喜欢课上提问,使我们觉得她很亲切。
4、刘老师亲手把风筝放入天空,她那满足的样子,使我印象很深。
2、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在春天的美景中,看到天上的风筝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的风筝。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对刘老师回忆的内容。
第三部分:(11~12自然段)抒发了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3、集体交流不懂的问题:
(1)、为什么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教师的尊敬?
(2)、刘老师不便于奔跑,为什么还要亲自把风筝放上蓝天,还向前飞跑?
(3)、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刘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到底该怎样呢?
(4)、“理想的风筝”是指什么?
第二课时
一、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文。
1、老师激情朗诵课文1、2、3自然段。
2、看看我回忆了刘老师哪些事?
答:课文写了刘老师的这4件事:讲笑话、课讲得好、课上提问对学生平等、放风筝。
3、哪几自然段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事?答:第7—9自然段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人物的品质。
(一)
1、默读第7~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画下来,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把你感受到的和同桌说说,并且把你们感受到的读出来。
3、全班交流:
(1)“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a、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坚强、乐观、热爱生活)
b、出示:“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