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四个专题,约26090字。
初中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赎 回 良 心》⊙ 李 子
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读高中,手表还是稀罕物。有一天,同桌买了一块新手表,戴在手上,挽起衣袖神气得很,惹得全班同学羡慕不已。班上很快又有几个人买了新手表。我做梦都想拥有一块手表,也好让别人羡慕一回。星期天回家的时候,我鼓起勇气对母亲说:“妈,我想买一块手表。”母亲说:“家里连稀粥都快没得喝了,哪有钱给你买手表?”听了母亲的话我很失望,草草喝了两碗稀粥就准备返回学校。突然,父亲开口问道:“你要手表干什么?”
父亲的话又燃起我的一点希望,我连忙谎称道:“现在加班加点复习功课准备高考,毕业班都不按学校的时间表上课,班上人人戴手表,自己看时间。”说完,我着急地等待父亲说一句答应的话,可他却蹲在门口,什么也没有说。
两手空空回到学校,我再也不敢做戴手表的美梦了。然而几天后,母亲突然来到学校,从内衣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花布包,打开一层又一层,里面竟是一块崭新的上海牌手表。我接过手表,戴到手上,立刻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挽起一圈衣袖,好让别人能看见我的手表。
见我这样子,母亲连忙将我的衣袖放下来,说:“这么贵重的东西,用衣袖罩住,也好护一护。千万别弄丢。我走了。”我把母亲送到学校门口问:“家里怎么突然有钱了?”母亲说:“你爸卖了一回血。”
父亲卖血给我买手表?!我的脑袋“嗡”地一响,心里难受极了。送走母亲后,我就把手表取下来,重新用布包好。当天我就向同学打听,有谁要买新手表。同学们问我自己为什么不戴,我说不想戴。他们不信,认定我的手表一定有毛病,竟没有一个人愿意买。
最后,我请班主任帮忙寻找买主,并流着眼泪把事情真相告诉了他。班主任拍拍我的肩膀说:“别难过。我正好要买一块手表,就转让给我吧。”班主任按原价买下了我的手表,而我从来没见班主任戴过新表,每次问他为什么不戴时,他总是笑而不语。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并留在了远离家乡的省城工作,但那块手表却成了我心底永远放不下的挂念。
后来找机会我特意回了趟老家,找到当年的班主任,问起那块手表。班主任已经老了,头发也花白了,他告诉我说:“手表还在。”说着,便从衣柜里取出母亲当年用的那个小花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的手表竟然还是崭新的!
我惊奇地问:“您怎么不戴它?”班主任说:“我等你回来赎呢。”我又问:“您怎么知道我会回来赎它?”老师说:“因为它不光是一块手表,更是一个人的良心。”
1. ①作者在文中追忆了二十多年前的哪些事?②这些事以什么为线索?
2. 为儿子买这块手表凝聚了父亲的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知道父亲卖血给我买手表的事以后,请想象“我”的心理活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什么手表成了我心底永远放不下的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题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6~10题。
①那是一个暴雨过后的夏日,我独自走在校园有积水的甬路上。突然,教学楼上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喧哗。举目望去,看见初三年级(3)班的窗口探出了许多小脑袋。我想,现在正是上课的时间,这个班一定是在上自习,老师不在,这些孩子要闹翻天啦!但是,我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一想法——因为,我居然在那些小脑袋中发现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微秃的脑袋!看得出,这一群快乐的师生正在饶有兴味地观察着什么,只见碧蓝的天空正捧了一条美丽的七色彩练——虹!是虹!下课后,我见到了这个班的班主任。我故意逗他说:“你们班的学生太能
初中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二)
五、广东汕头(20分)
鼓神 王雁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考,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项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 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项天!我惊愕了,世上竞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自《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15.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4分)
答:
16.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
记叙文专题训练(三)
(七)《每人都有一个宝藏》(19分)
(1)小学的时候,读唐朝诗人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那时读书多拘于死记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广的将军,晚上出去打猎,看见一只横卧的老虎,就拉开弓猛力地射去。他估计老虎死了。第二天去看,发现“老虎”原是一块巨石,射出的箭深深地扎在石头里。后来又有此诗的演化,说李广很惊奇,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大的劲,又射了多次,可箭还是一支支折了,最后只好放弃。
(2)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拯救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人滚开的水中,它却能倏忽跃起而逃生。
(3)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险时刻来临才发出惊奇或无奈的慨叹?要是我们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会产生多么大的成效和功用啊!
(4)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在《我们的城镇》中写了个叫艾米丽的姑娘死了,不过她发现她可以再到人世活一天,于是选择了12岁生日那天。那天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强烈的想品尝每一寸光阴的欲望。但她伤心发现,人们都在漠然地生活着,都没有像她那样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在绝望中她慨叹道:“啊!人们活着的时候几乎没有认识了生活,大多数人都在虚度年华。”
(5)答案不言自明:是懈怠!是对时光流逝的漠然,对享乐安逸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再也觉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了。
(6)这真是让上帝都痛心不已的事。一个人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不难,可是你不去做,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却是连鬼神也奈何不了的。扪心自问,你是否每天都在一种忧患和危机之中度过,是否真诚地拥抱了每一缕阳光和晨曦?又是否真切地体味了生命的意义与内涵——“认识了生活”呢?
(7)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庸无奇了,回头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逛,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8)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金钥匙。
13.文章题目运用了比喻,“宝藏”喻指 . (4分)
14.第(7)段有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
15.文章连续运用李广射虎、青蛙实验、美国戏剧三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如果将后两个事例调换位置可以吗?说说理由。(5分)
16.由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我们会联想到一句战争名言,是 。(3分)
17.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