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30字。
《成功》 教 学 设 计
主备:上津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组 祝东升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成功》 学科 语文 总课时数 2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第九课《成功》
页码 第116页 执教者
祝东升
版本名称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上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了解前辈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从中得到启示,对自己的学习观重新思考;深思精读,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位,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成功》这篇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指出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讲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课文讲课文,学生因为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者必须占有大量材料,才能讲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教者还要结合作者季羡林的经历来讲成功的公式。教者更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来感悟、体会文章所阐明的道理。只有建立在大量事实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能运用文中的主要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3、理解文中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4、学习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2、学习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独到和深刻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多媒体教具、幻灯片
季羡林简介 名人成功的故事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课文
分析文章
概括中心论点
1、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3、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提问: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4、细读第二部分
a.作者对天资、勤奋、机遇提出了什么看法?
b.提问: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5、作者见解独到表现在哪里?请大家分组讨论。
6、提问:作为学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7、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1、思考
2、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
第一部分(1--4)谈作者对成功的理解,并分析成功的三个条件。
第一层(第1段)借助词典,诠释成功,由此进入话题。
第二层(第2-4段)提出成功的公式。
第二部分(5--10)勤奋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第一层(5-8段)具体分析公式中的“天资”“勤奋”“机遇”三个条件。
第二层(9-10段)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3、集体朗读第一段,讨论并归纳。
生:作者从《现代汉语辞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的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罗嗦。
4、讨论并归纳:
生:承认有天资,不惟天资。
肯定勤奋的作用 。
正视机遇的存在。
生: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
5、在于他承认“天资”与“机遇”对成功的作用,同时又能非常客观地看待这两个条件。
6、讨论并归纳: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对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7、本文阐述了成功与天资、勤奋、机遇的关系,指出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具体深入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总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