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2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21 10:29:1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40字。第一课时教案 重点分析"郭老改字"和"王若虚改李广射虎",对李广发现石头复射分析很透彻.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李丹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05级本科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好,大家之前已经学过《林黛玉进贾府》,文中对林黛玉的相貌描写非常精彩,哪位同学能够背诵一下?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但是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对第二句中的“似喜非喜含情目”却非常不以为然,他认为列宁格勒藏本中的描写似乎更精确,那么列宁格勒藏本是怎么描写的呢?不是“似喜非喜含情目”,而是“似泣非泣含露目”。现在我想请问大家,你们认为哪一种描写更符合你们心目中的林黛玉的形象?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我认为这一句“似喜非喜含情目”不仅不好,而且很庸俗。林黛玉在进贾府之前刚刚经历了丧母之痛,进贾府之后他外婆又抱着她大哭了一阵,这个时候说她“似喜非喜”,试问,她喜从何来?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他到外婆家后,外婆和王熙凤对她很热情,让她心里感到了些许温暖,也不应该是“似喜非喜”这样别扭的表情。更加让人感到别扭的是“含情目”这三个字,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只有十四岁,一个豆蔻年华的纯真女孩儿眼睛里整天含情脉脉的是不是显得太早熟了一点,是不是太不矜持了一点。所以我觉得“含情目”这三个字对于神仙般的林妹妹来说显得太肤浅了一点。相比之下,“似泣非泣含露目”就准确得多了,因为林黛玉这个形象总的来说是个悲剧形象,用贾宝玉的话说:她是水做的骨肉,她的一生,几乎没有一天是不流泪的,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而“泣”和“露”这两个字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最佳写照。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由此我们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介绍作者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是安徽桐城人。他在翻译西方美学名著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等。  
  关于朱光潜先生,大家只需要记住两点:一是要记住他的两本书《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因为这是大家寒假的必读书。二是要记住他的一句话“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上完这节课,我想大家就会明白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