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张。为参加比赛所做,对教材的挖掘很深,重在让学生掌握方法。附有完整全面的教案。
约5050字。
同一传说,别样情怀
——比较鉴赏《迢迢牵牛星》《鹊桥仙》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学和淼(原创)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大部分诗词都延续了“恨别离”的传统主题。而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却独辟蹊径,创造性的运用这一传统题材表达了卓然不群的爱情观从而在诗坛独领一代风骚。为什么秦观能以相同的题材写出不同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其中的奥秘。
二、词牌名介绍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始于欧阳修,因其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故名。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
据粗略统计,在《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中,共收有《鹊桥仙》180余首,这些作品主题不一:或叙事,或写景,或咏物,或抒怀,或言情;风格各异:或婉约,或清新,或雅致,还偶有豪放之作。由于词牌本身的缘故,吟咏七夕相会又成为词人的首选,词人或诉牛郎织女恨,或借牛郎织女事抒一己情愁,或写天下有情人离合之感,绘成一幅幅泪水和欢笑交织成的爱情画卷。填词者或是豪气纵横的文坛领袖,或是潇洒倜傥的风流才子,亦有身世悲惨的柔弱女子,他们对《鹊桥仙》词牌的共同钟情使《鹊桥仙》七夕相会词在宋词中颇为闪光耀眼。这些词作,感情真挚浓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唱,更由于其传达出人世间普遍的情感体验而让后世之人代代产生共鸣。
事实上,吟咏七夕相会的作品在宋前早已有之。如:“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这是先秦的哀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这是汉人的惋惜;“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陷河梁”(曹丕《燕歌行》),这是魏士的浅吟;“婉娈不终夕,一别经年期,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无名氏《七夕女夜歌》),这是晋人的低唱;“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这是唐人的感叹。
这些吟咏七夕相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