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感想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18 22:53: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50个字。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感想
  97中李兆斌
  学习目标:通过朗读、品析理解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抄写、翻译课文,参照译文校对答案,老师简单加以点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看图猜诗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柳宗元是孤独的、凄苦的,因为他被贬官了,被贬到了荒僻的地方。柳宗元写《小石潭记》和《江雪》是在同一个地方,时间接近。所以,学习《小石潭记》时我们不但要注意到文中的景色,更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情。(板书:景情)
  二、诵读感知
  一读,读准字音
  簧(huáng)竹清冽(liè)披拂(fú)佁(yǐ)然
  俶(chù)尔翕(xī)忽寂寥(liáo)幽邃(suì)
  二读,读得流畅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准确,朗读流利。
  三读,读出节奏
  1.在音节的匀称配合中读出节奏。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在句子的长短交替中读出节奏。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四读,读懂文句
  1、说说课文中“以”、“为”的不同含义
  (1)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2)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说说下列字词的含义
  (1)心乐之()
  (2)斗折蛇行()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  凄神寒骨()
  3 、补充省略的内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五读,概括文意
  老师读课文,读一段请一个同学概括文段大意。
  三、品读理解
  围绕着题目的“小石潭”三个字进行品读
  “小石潭记”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记”表示文体,以前学过,这里不重复,剩下的“小”、“石”、“潭”三个字都值得细细品味。
  1、以“石”字为例,作品读指导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到了“石”的句子。
  学生回答,老师指导: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这句直接点到了石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写到了“石”,“坐潭上”自然是坐在石头上面。这是属于间接写到石头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文章的字句,发挥联想能力。而且,“凄神寒骨”不但写到了石头,写出了环境的凄清,还写出了作者的凄凉失意、忧愁苦闷之情。这是由景领悟出情。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也写到了石头。翠绿的藤蔓,飘拂在潭边的石头之上,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这是对文章的一种审美思考。
  我们的品读就可以这样找句子,这样品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