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改中“度”的把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21 22:57:2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10个字。
  教学论文
  谈语文课改中“度”的把握
  田惠
  “度”,简言之,指做事要恰到好处。凡事皆有度,运用课改理念进行语文教学同样应该有度。下面笔者就粗浅地谈谈语文教师应如何把握课改中的度。
  一、语文活动的度
  《语文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有一位老师曾这样教授朱自清的《春天》,教师先启发学生说春天来了世间万物的变化,接着听音乐《春天在哪里》,问学生从中听到什么?然后,各小组发一张大白纸,让学生合作画春天。画完,各小组展示图画并介绍自己所画的春天,最后才进入文字的学习。整个一堂课可以说设计得有声有色,有课改理念。但是,整个一节课感知春天就占了30多分钟。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改中没有很好的把握语文活动的度。审美活动是必要的,但不能喧宾夺主。学习《春》,不仅要让学生想象和感悟春风美、春花美、春雨美,更重要的是学习朱自清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春色,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等,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着力点。语文要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切不能“头重脚轻”。
  二、创新阅读的度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多角度多层次阅读、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这些主张都具体落实在对文本的态度上。它强调:语文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学生与文本通过对话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生活经历和认识特征都参与到新意义的建构中。因而,这个新意义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式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种反文本现象。比如,有的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愚公移山》,批评愚公没有环保意识、没有经济头脑;有的教师教《滥竽充数》,当学生提出“南郭先生善于抓时机”的解读时,教师评价为“独具匠心”;有的学生读了《背影》后认为父亲是个土里土气的人,他爬铁轨是“违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