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21 23:44: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90字。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文章的体裁,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二)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三)体会“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时传祥的故事,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这篇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当时引起较大反响,并被一些新闻院系选为必读篇目。
  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大家谈一谈。
  明确:
  “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品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请问各位同学,你对时传祥有哪些了解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呢?
  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
  (二)让学生展示有关时传祥的图片及资料。大家谈对时传祥的了解,讲有关时传祥的故事。
  (要求学生课前查询有关时传祥的资料。)
  时传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山东省齐河人,中共党员。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送粪的破轱辘车,来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工钱则少得可怜,一个月挣不到3块银元。他们住的地方更是简陋,13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即使这样的住所还时常呆不住。他们常常是吃在马路上,头枕半块砖头睡在马路上,一条破棉裤补了又补,穿了整整8年。
  在旧中国,掏粪工受到社会的歧视。有一次,他给京城的一个大律师家掏粪,干完之后想讨口水喝,谁知那家的阔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盖严了水缸,让女佣人拿喂猫的盆子给他盛了一点水。
  日伪统治时期,粪霸逼他去日本兵营掏粪。进门的时候,他因为双手推着轱辘车,无法给站岗的日本兵摘帽敬礼,被日本兵用枪托和皮靴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投降之后,城里又住了美国兵,他们开着吉普车在街道上横冲直撞,有一次竟故意撞翻了时传祥的粪车,撞伤了他的腿。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