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好牛鼻子——谈谈《范进中举》有效提问设计的“选点”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九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26 11:30:3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含教学案,约5700字。
  牵 好 牛 鼻 子
  ——— 谈谈《范进中举》有效提问设计的“选点”
  前几天我参加了区的镇办优质课评比,课题是《范进中举》。这次讲课让我收获颇多,主要是领悟到了: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好方法之一。
  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范进中举》,篇幅长,内容也颇为丰富。其教学目的,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能力,分析范进、胡屠户的人物形象,从而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初步备课时,我头疼了:说实话,一般情况下教学这篇课文至少得三个课时,可一堂优质课的要求是既要实现教学目的,又要长文短教,教得经济、学得活泼。那怎样才能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呢?在反复的研讨中,我感到,选择能够最有效地落实教学目的要求的突破点,是整个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设计的核心所在。这个“突破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中的“牛鼻子”。那这堂课设问的选“点”又放在何处呢?
  要选准点,关键在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我感到,教学小说,一般提挈全文的抓手可从探究课文的中心事件中获得,因为小说主要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经反复琢磨,我决定以“疯”为主线串起课堂:先是抓住范进中举发疯这一精彩片段重点赏析其人物形象的塑造,然后通过报录人治疗发疯的方法以点看面,最后以当时能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噫!好了!我中了!”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作为全套提问设计的点。三个短句,三个感叹号,三个关键词,其中“噫 ”不是哀叹之声,乃是范进精神突然进入极度兴奋状态时的勃发之声;产生这个“噫”并随之导致发疯的因素,自然是那个“中”;而“中”所以能触发范进变态心理的本质原因却是一个“好”。一个“好”,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噫”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好”字,集中体现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题旨。我认为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抓住这一点,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教学提问设计方案形成了。
  抓住这个“点”,紧紧围绕小说的教学目的要求,我构想了以下教学提问讨论过程:
  在学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先设一问:“范进中举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样可以抓住文中“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进行人物形象得品析后。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治疗这种疯病的妙法是什么呢?”借报录人之口让学生知道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重点思考:“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呢?”到这里,学生很容易地想到:“因为他中举了,太高兴了,于是喜极而疯!”这只是浅层次上的理解,我们的教学任务是深入地探究疯因。在同学争执之时,紧接一个提示:“对上述问题,你可否从范进中举时的一段断语中获得启示?”由此,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然后,抓住其中一个“好”,分三路先后追问:
  一、范进中相公回家,可曾说过“好”?发过疯?为什么?
  二、范进中举后有哪些变化?你从中能否看清并且理解了“好”
  《范 进 中 举》教 学 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语言触及人物内心世界。
  2、形成多重对话,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得的世风。
  教学重点:
  1.体会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通过品读语言触及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揭示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高明的《琵琶记》里有这样一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家看是什么意思呢?(早晨还是耕种在田的乡野村夫,晚上已经平步青云,登堂入室拜见帝王,贵为人上。)
  是什么有如此大的神力能让人的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科举制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考中举人的范进的生活变化。
  板书课题:《范进中举》。
  二、解题:
  强调题目对文章里的重要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文题的理解,这样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
  (一)解析“范进”:“进”的意思前进、进取,科举中又有进士一说,文中第一句也说:“范进进学回家”。这样看来,你估计范进的名字里有他的什么愿望?
  (补充范进从20岁开始应考,年年进考场,经历了数不清的希望与失望,参加科考已成为范进年复一年的机械行动。可以说,范进把大半生的精力都耗费在了科举追求中!科举使他变得思想麻木、精神萎顿,除了“起承转合”、“子曰”“诗云”,他几乎别无所知、别无所能。他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起码的人格尊严;苦苦挣扎在社会底层,靠嗟来之食养家糊口。然而就在他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之时,命运之神猝然光顾。54岁的他不但考中了秀才,接着又一步登天变为了举人“老爷”!)
  (二)解析“中举”: 举人和昔日的秀才不可同日而语,一但中举,其父为(老)太爷,其人为老爷,其子为少爷,故有“一世中举,三世为爷”之说。中了举人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三、精彩片段,重锤敲打
  (一)范进中举后怎样了?(疯了!)在文本中找到该片段,朗读赏析(强调认真听读)
  教师激情导读:
  师:捷报传来,他正在集上卖鸡,邻居找来向他贺喜,小说这样写:“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那身姿、神情,逼真地传达出那种因长期失望而产生的羞愧和怕人奚落嘲笑的微妙的精神状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范进灵魂深处的颤抖。因此,当他面对着那张实实在在并非幻觉的捷报,证实了那梦寐以求却又以为不可能到来的东西真的到来时,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就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量,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老弱的心灵,便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于是,范进……(疯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