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馆听讲座:《聊斋志异》的诗意美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7 7:44: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620字。在文学馆听讲座《聊斋志异》的诗意美
  主持人:计蕾(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馆员)
  主讲人:周先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周先慎教授。之前,他已经给我们讲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今天周教授讲的是《〈聊斋志异〉的诗意美》。大家欢迎。
  朋友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聊斋志异的诗意美》。想分五个小题目来讲:
  一、什么是诗意美?诗意美与意境创造的关系?
  二、对真、善、美的赞颂是《聊斋志异》诗化小说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三、传神写意是《聊斋志异》诗化小说最主要的艺术手法。
  四、环境描写的诗意化和艺术氛围的营造。 
  五、蒲松龄创作诗化小说的条件和原因。
  一
  要讲《聊斋志异》的诗意美,首先就讲讲什么是诗意美,但什么叫做诗意美就不大容易说得清楚。诗意这个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得很广,在文学欣赏中用得更广。常听有人说,这幅画很有诗意,或者说这个戏很有诗意,甚至还会听到有人说什么地方的风景很美,充满诗情画意。在大多数情况下,说的人和听的人彼此都能意会,但要解释就很难。我们今天要讲的诗意美,是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意义上讲的。这里所谓的诗意,实际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朱光潜先生曾说过:“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先生这里所说的“诗的特质”,也就是诗意,一切真正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具有,这显然是在广泛的意义上讲的。我想,这里的意思是指:我们读一部作品,不论这部作品的体裁是诗歌还是散文、小说、戏剧,只要我们从中看到作家对生活本质的揭示,领悟到他对生活独特的体验和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并且具体地感受到作者是如何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现这些内容的,因而能从中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这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的诗意了。但还有一种在严格意义上的狭义的诗意,就是特指在作品中创造了诗的意境,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真正的诗意美。我们今天讲《聊斋志异》的诗意美,主要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也就是在意境创造的意义上讲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对其他文体的渗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古典小说对诗歌的吸收和融合,形成了一种艺术传统。诗与小说的结合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故事中穿插诗词韵语,这是外在的结合,作品并不一定富于诗意;另一种是内质的融合,作品中可以有诗词的穿插,也可以没有,但作品创造了诗的意境,富有诗意,充满一种诗意美。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创造出诗的意境,富于诗意美的作品是并不很多的。一般认为,在短篇小说中,唐传奇中的一部分作品,如《霍小玉传》、《莺莺传》、《柳毅传》等是富于诗意美的,再就是《聊斋志异》中的一部分作品了;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最富于诗意美的。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和总结。其中的优秀作品,堪称为真正的美文—思想美,形象美,语言美,构思美,意境美。每读一遍,除了在思想上受到启迪,还会得到一种艺术的美的享受。意境创造是《聊斋志异》卓越的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读《聊斋志异》,尤其是那些用奇幻的笔墨写出,而又充满人间气息,描写爱情和歌颂妇女的作品,总是能使你身临一种境界,感受到诗,感受到作者渗透于作品中的那种既含蓄而又十分强烈的情感意绪,看到在这境界中泛出的作者理想的光彩。
  无论诗歌或小说,意境创造的共同之处主要有两点:
  一是情景交融。所谓意境,就是指作品中由作家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物境相融合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使得描写对象带上一种抒情色彩,变得比实际生活更美,更富于诗的情韵。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包括人、自然景观和种种物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有相当艺术空间的一种“境”,都经过了作家的艺术提炼与升华;因此,尽管作者所描写的对象可能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但又都不同于我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因为其间渗透了、融进了作家的思想感情。比如陶渊明和李清照都写过菊花,但他们笔下的菊花形象和传达出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陆游和毛主席都写过《卜算子•咏梅》,但是他们笔下的梅花形象和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也是不一样的。当然这和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菊花和梅花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因为那是诗人艺术创造的结果。
  二是意蕴丰富。这是意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中国传统美学讲“境生于象外”(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讲“象外之象”(司空图《与极浦书》),都是强调在具体的意象或形象之中,包含着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内涵。就是说,意境中不仅融进了作家的感情,而且还融进了他的生活体验、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等等。这里有一个艺术创造中虚实结合的问题。“境生于象外”的“象”和“象外之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