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1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领会文章中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语句。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3、本文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学习本文应理清作品论证思路。
4、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中丰富的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领会它的含义。
3、对“抛来”“抛给”“送来”的理解学生普遍感到困难,应引导学生体会区别,以利于理解文章内容,又有利于体会鲁迅的语言风格。
4、学生们对送古董送梅兰芳博士等内容的理解感到困难,应设法使学生认识到:正常的文化交流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别有意图损害民族利益就应该斗到批判。
教学设想:
设计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一教时主要是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第二教时揣摩语言,领会词语的讽刺意味,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一、导语设计
在一次酒会上,法国、俄国、美国、中国4位商人在一起聚会。这时,法国人拿出了白兰地酒,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酒,中国人当然拿出了茅台酒,美国人呢?他拿出了酒杯不慌不忙地倒了点白兰地,又倒了点伏特加酒,最后再倒了点茅台酒,然后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鸡尾酒!同学们,你们是否欣赏这位美国人的做法?他的可取之处在哪里呢?
(美国、日本、中国等几位学生在一起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在不长的时间,日本学生最早完成了比赛内容,然后中国等几位学生相继完成了比赛内容,只有美国的一位学生没有动手,但是,他等日本学生完成之后,就拿出钱说:“你把方法给我,我给你报酬。”日本学生认为,时间尚早,反正自己也还有别的方法。结果美国、日本学生都完成了比赛内容。有记者问他们,日本的学生回答,我用自己的智慧赚钱;美国的学生则说:我们美国人就是善于用自己的金钱,引进我们需要的知识。)
——由学生的讨论引出有关“拿来主义”的概念,再进一步导入新课课题。(板书)
二、课题解析及有关文学常识介绍
1、选自《且介亭杂文》。说明本文的文体是杂文。“且介亭”其实是“租界亭”之意,鲁迅在上海租界的房子里写了这些文章,但又不想过于显露“耻辱”,故取名“且介亭”。
2、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34年6月4日写的一篇杂文,最初发表在该年6月7日的《中华日报》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近代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总是一贯主张奉行卖国主义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这样,封建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等错误思潮泛滥一时。在进步文化界,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认识也很不一致。有的人就偏激地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类于投降”,就机会主义。总之,在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怎样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这一重大问题上,当时的思想界是相当混乱的。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各种错误倾向,阐明了正确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文章中所阐明的基本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疏导全文结构,总体理解文意。
1、既然本文是一篇杂文,也就是说是一篇议论性的的文章。请迅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