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读·想象·理解·创造——初中语文审美教学方法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2/22 10:30: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50字。
  美读•想象•理解•创造
  ——初中语文审美教学方法探索
  番禺区市桥沙头中学
  陈楚园
  提要: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从审美接受的角度,可分为审美直觉,审美再现,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四个流程。结合审美教学流程,具体有吟诵、想象、理解和创造四个方法步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入这四个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考虑的。所以我认为,语文审美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吟诵是进入审美感知的最直接手段;想象可以拓展审美的情景;理解寻找情感的共鸣;创造性思维促使思想认识得以升华。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审美教育  流程  方法
  美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审美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感知、欣赏和评价的一种心理活动。美育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言媒体,依靠形象的力量,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但就目前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帮助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激活审美情感的方法——美读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指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是直觉的,二是逻辑的,而直觉是“从情感得来的”。①故接受者的直觉更多来自由文字所滋生的情感。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首先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因此课文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美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学生美的情感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后创设一种情景,指出一种导向,诱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文中。例如,教学说明文《核舟记》,在充分梳理文章内容后,教师反复吟诵,恰如一个聪明博识的导游把学生带到一件新奇的珍品面前,将其部件的精细,机关的巧妙一一化解展示于众,而学生种种巧语妙思随导游引次第而来,将木舟诸多妙处逐一接受。一篇平实无华的文言说明文就这样把学生引入意趣盎然的情景之中。教师的朗读就是由此岸到彼岸的“木舟”。实践证明:美读是激发情趣的关键。通过美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相应的开掘。
  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美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景,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情感的渲泄,那么教师就要因势利导,通过培养学生的美读,使学生在其作品中吸取营养,升华美感。譬如,《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用什么教学法都不能发挥作用,美读才是唯一的方法。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腰鼓表演的画面,播放“隆隆”的鼓声,使学生从视听感受,激起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采用富有感染力和形象性的美读教学,以一首《鼓魂》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