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3个文件。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写作指导]
感即感受,悟即领悟。如果对所叙写的人、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就可以撼人心魄,引人深思。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考历史时,有道题考某一事件的年代,他忘了,又想起曾在课桌上写了这一事件的年代,于是慢慢移动试卷,在移动试卷的过程中,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快下考时,他大着胆子移开试卷,一看,没有,才恍然大悟:原来坐的是别人的课桌!失望之际,心情一下子倒觉轻松起来。结尾他写道:“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无疑,作者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深刻的,但我们是否可从中悟出更具普遍性的道理呢?比如,我们可以加上这样一句:“──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如果不加这一句,只能使人感到,作为学生,应该遵守考场纪律,做人要光明正大等等。加了这一句,就会使人更领悟到:除了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之外,在对待他人、社会、自然等方面,不也同样要懂得珍惜你拥有最珍贵的东西吗?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我们反映生活时,只是把那些素材机械地搬进文章,我想,即使描绘得再具体再形象,也是很难给人以心灵的颤动、思想的启迪的,而如果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就能令人回味,得到教益。
再举一个写人的例子。有个同学叙写了他的太婆(奶奶的妈妈)一生的经历──太婆小时读过书,结婚后生下奶奶没几年丈夫就去世了,守了几十年的寡。奶奶二十岁参军离家,太婆就一直住在亲戚家,没过上好日子,80岁时才跟奶奶住在一起,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背驼了,头发白了,皱巴的脸上是一双凹陷的眼睛,牙齿也只剩一颗了。由于体虚,行走不便,她很少下床。她从不出门,整天在床上呆着看书读报。她很少说话,没人能体会她的思想感情,她那迟钝的动作,呆滞的目光,无力的话语常给我一种无法名状的伤感。今年春节她生病了,3月的一天,快90岁的她,竟与世长辞。作者在伤痛之余叹道:太婆所过大都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一生心中的辛酸苦辣谁品味得尽?
行文至此,人物形象不可谓不生动,但总只让人感受到太婆一生的可怜。如果我们经过深层思考,悟出下面的道理──“而她近九十年的坎坷经历,六十多年的遗孀生涯,又怎不令我感到她生命的韧性、耐力与伟大?”这样不是把人物的精神特质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吗?
还举一个写景的例子。夕阳下的炊烟许多同学都见过,但能否从眼前炊烟中感悟出深刻的情致与事理呢?有个学生写道:“我默默地想,炊烟或许是灶前老母搓成的风筝线,牵着对游子的挂念;炊烟或许是灶前老母的诗篇,挥洒着写不完的挚爱情感。”作者由炊烟想到灶前老母,由老母想到游子,进而想到风筝线,──即景生情,景中悟理,赞颂了真挚而伟大的母爱。
最后举一个写物的例子。有个同》为题,写自己观察到一只小蜘蛛在墙角织网,不一会儿,一张天衣无缝的网展现在眼前。“我”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试着将网捅破,没想到这一捅,小精灵又忙着补起来,不一会儿,蛛网又完整无缺了。“我”一连捅了好几次,
学写微型小说
●教学目标
1.学会虚构,通过杂取种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表现社会生活,表现自己的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的认识。
2.学会小说各种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3.学习小小说巧妙的构思,结尾新奇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联读悟写、练写促悟
●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从一个螺壳,可以听到海上风浪的呼啸;
从一粒石英,可以看到宇宙之光的折射;
一块化石,告诉了我们地球童年时期的洪荒;
一滴血液,展示了人体奥秘的丰富内涵;
一片毫不引目的硅板,竟是当代物质文明的凝形;
至于时代的飙风,社会的涛澜,国事万机,人生繁琐,莫不可以手抚八极,目接飞鸿,视千古于一瞬,缩万丈于径寸。这就是微型小说的功能。
阿•托尔斯泰称小小说是“训练写作最好的学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这所学校,演练身手,大展才华。
二、构思训练,从侧面反映重大的主题
在柏林 [美国]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见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一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看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了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虑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子,开口了。
课 题 作文•写出层次 授课日期
共 2 课时 总第 45-46 课时 课 型 讲评、练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总结上次作文得失,展示优秀作文,分析写作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训练主题,完成训练任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提出训练要点,教师讲解并作出示范,通过训练使学生将列提纲内化为写作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写作逐步由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
教学重点 列提纲的方法讲解和训练。
教学难点 根据作文题进行立意;论点的分解。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
教具准备
板 书 设 计
作文•写出层次
材料(1)
角度(1) 材料(2)
分论点(1) 角度(2) 材料(3)
角度(3) …… 总结
分论点(2) ……
总论点 分论点(3)
……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互动感悟
一、谈话导入
在讲评期中试卷作文题时,老师从立意、行文、语言等方面对我们近期作文进行了评述;从上次作文批阅过程中,老师发现我们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借助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来重点解决文章的层次问题,主要的训练方法就是列提纲。
二、上次作文讲评
1、成功之处:形式有创新,思路开阔,联想丰富,能有意识地运用辩证思维和一些哲学观点来分析问题,力求开拓文章的深度。
⑴立意新:“无知”的力量、美的本质、冲破习惯的束缚
⑵语言美:文采飞扬、富含哲理、清新自然、简洁凝练
⑶思维活:思辩机智、一例贯穿、哲学思考
⑷形式奇:前后对照、实例剖析、标题引导
2、存在的问题:
⑴立意与话题材料无关;
⑵思维过于拘谨,联想不够丰富;
中学生写作例谈
一、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语文学习有两项任务:一是在理解别人语言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思想:二是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别人了解。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既可以用口头语言,也可以用书面语言。写作就是要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初中生学习写作,有几个问题首先要认识清楚。
1、初中生学习写作不是搞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是少数人从事的一种职业。我们中学生写作是为了学习表达。社会中的人彼此要交流思想感情,传达信息等,都必然要用到写作,所以中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需要写作这个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不学会写作,将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重重困难。
2、写作是表达过程,阅读是理解过程,阅读在先,写作在后
阅读中,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理解了别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技巧。学习了别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技巧,学习了别人的语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在表达中运用。这是一个借鉴、模仿、运用、提高的过程。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中学生应该在多读的基础上多练,才能逐步写好作文。
3、中学不要害怕作文
作文并不可怕,写作和说话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就是“写话”,自己怎样说就怎样写。把自己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写作。因此大可不必害怕写作。“文无定法”,但它有“法”,关键问题是贵在得“法”。
4、写作和说话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