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50个字。
记叙文中的抒情(一)
一、知识小引:
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为什么记叙文中要有抒情和议论?
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这种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褒贬感受就是抒情。记叙文中,将记叙描写和抒情结合,才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进而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二、方法指引:
(一)记叙文中的抒情类型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是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
例一:《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运用“依恋”“想念”等饱含感情的词语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例二:现在,在灯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好翻到了一本丰子恺的散文集,丰子恺在女儿阿宝即将长成一个少女时悄悄叹息:“我突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厚、很坚的无形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大起来,在我的提携中长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双泪成行,是不是中国人的父爱,在女儿长大后,总让人有一种心酸的失落?在女儿眼中父亲很近,而在父亲眼中女儿又似乎很远……
请你告诉我,一个父亲和女儿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到底有多长?
例三: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呀!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可是您在回去的途中,就累得昏倒在路旁了。你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文段运用祈使句、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多种句式,整散句结合,抒发了对朝鲜大娘的深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