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大附中2004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七年级下)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河南师大附中语文组 肖红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0分)
倘若( ) 蕴藻( ) 归省( ) 恬静( ) 冗杂( )
亢奋( ) 撇捺( ) 阐述( ) 褶裙( ) 粲然( )
叱咤( ) 弦响( ) 蠕动( ) 给予( ) 颈肩( )
不惮( ) 模样( ) 船楫( ) 烧灼( ) 闭塞( )
jī( )绊 mò( )然 jiá然( ) 颤lì( ) jiǎo洁( )
fú水( ) 撺duo( ) huì暗( ) 震hàn( ) 闪shuò( )水门tīng( )qiè意( ) xuàn丽( )肃mù( )细nì( )chú凤( ) 磅bó( ) zào热( ) zhòu雨( )chēn( )视
二、 根据意思写出相照应的词语。(10分)
1.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
2.高低长短不一样。 ( )
3.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 )
4.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 )
5.(用尽)全身的本领、手段等。 ( )
三、 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 《社戏》的作者是 ,原名 , 省 市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本文体裁是 ,文中的“社”原指 ,在绍兴,“社”是 ,“社戏”是指 。
2. 艺术和美往往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这是 (作者)的《 》一文所传达的题旨。与此类似,我们曾经学过沈复的
《 》就是通过对 和 两件趣事的描述,反映儿时从童稚活动中获得的 。
3.《口技》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 。
四、 为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用以表现戏曲舞台艺术的特点。(4分)
上联:三五步行遍天下 下联:
五、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