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话题作文的审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3/5 15:28: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70字。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话题作文的审题
体验话题,深掘内涵
——话题作文题的审题
  知识导学
  话题作文是各类考试经常采用的新型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就是命题时给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限制的话题,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具体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则由考生自由选择。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是其显著的特征。这种作文形式被广泛采用,就因为它能拓展考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便于考生灵活地选择发挥写作特长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示写作才华。
  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第二部分是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话题作文的审题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对于话题作文的这种内在和外在的特征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才能在具体写作时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方法导引
  审题时,对话题作文的有关材料和概念进行仔细的探询、审问。我们要谨慎思考的有四个方面:一是围绕材料、话题可以想到些什么现实中的人和事;二是这些人和事可从哪个角度切入;三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认识,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四是我的思想是不是做到了与时俱进,辩证深入。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理清了,思路才算明晰了。
  1.分析材料,弄清倾向。这一点和材料作文完全一致。
  命题材料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只有审清了材料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准确把握话题。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发现,要求我们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如果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就会写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章。
  2.推敲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思考话题的隐含条件和限制。    .
  ①比较法。与别的近义词或话题比较,准确把握话题的中心概念。
  如2006年高考天津卷的“愿景”,把它与“展望明天”创造明天”“迎接明天”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话题的外延。
  再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跑的体验”,对“跑”“体”“验”这三个语素的意义进行分析:“跑”即“奔跑”,谈隘意义的跑指具体的“跑”的动作,挖掘潜力有限;宽泛意义的奔跑,是一种实践活动,鸟儿学飞是“跑”,去了某地可以说“跑一趟”,读一本书可以说目光“奔跑”,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思想的野马在“奔跑”等等,挖掘潜力很大。“体”即“亲身经验“体察”,“验”即“检查”“查看”,两者整合指“亲身实践”或“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综合起来可理解“跑的体验”就是指“亲身实践的体会或认识”。
  ②反推法。运用词义相反相对的现象对话题进行分析和推断,明确思考的角度和范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