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4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讲义
一、2009年考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预测
近几年的文言文考查一直比较稳定,但也有一定的创新,简述如下:
1.选材标准基本不变:选取浅易文言文、传记类叙事文,思想积极、典雅规范。
2.考查内容基本稳定:文言实词、虚词、文意分析、文句翻译等。
3.考查形式基本一致:文段翻译一般采用主观题,其他采用选择题。
三、备考指导
(一)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自信心。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中,一些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总是心有余悸,总是想到自己能不能读懂文言文,能不能做对文言文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二)转变文言文的阅读观念。
要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进一步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不再静止地考查句式的辨认,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三)重视课本的阅读,夯实知识基础。
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课本文言文的复习却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虚词是课本中学过的,还会征引课本中的文句,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
(四)调适心态,从容应考。
当我们具备了高考文言文有关的考纲、阅读试题的选文以及阅读试题的特征等常识之后,在考场上面对语文试卷,就不会有什么惊慌失措的心理了。
四、注意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
1、课内举例
①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
②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