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30字。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教材简介]《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学习此文可以了解作家对文学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含义丰富的语言。2.探讨文章主题。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教学构想]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语言精美,大气磅礴,但对中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篇比较难懂的散文,疏通文意是学习本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所以教学按由浅入深的原则分三大板块进行:难句质疑——主题探讨——美点赏析。
[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请问同学们读后感受如何?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因为本文读起来有韵味,有气势。
生:我也喜欢,我觉得这篇文章不仅文字很美,而且读起来让我感觉热血沸腾。
生:我不喜欢,因为这篇文章虽然读起来很顺口,但有好多句子我不懂。
师:看来对一篇文章的看法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刚才柳XX同学说他有很多句子不懂。究竟是哪些句子难懂呢?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茂腾腾”的后生是什么意思,好像形容得不恰当。
生:“茂腾腾”本来是形容庄稼长得好,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后生”们,很形象的表现了他们生机勃勃的面貌,我觉得很恰当。
师:你满意他的解释吗?
生:满意。
生:“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这一句该怎么理解?
师:是啊!写安塞腰鼓扯江南干什么?似乎多余了。
生:(急切打断老师的话)老师说得不对,它不是多余,是为了与黄土高原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江南多水,水与玻璃很相似。
师:你满意他的解释吗?
生:很满意。
生:课文中三个“使人想起……”的内容我不懂(众生沉思不语)
师:读文章要善于联想,你由“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沙场秋点兵”的词句。
生:我想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师:你们的联想与老师不谋而合啊。
生:我的脑海中有两种画面在闪现:一是古战场,一是腰鼓表演。
师:你比老师高明多了(生笑)。
生:(刚才提问的学生)老师,我懂了。文章是不是想通过这样的句子让我们产生联想,从而表现安塞腰鼓雄浑悲壮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