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380字。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凝聚了多位优秀教师的心血,内容全面具体,重点突出,绝对原创,能够对语文教学产生巨大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李小华等
单
元 单元
知识点 课题 知识点情况 备
注
第
一
单
元 1.重点词语积累。
2.文学常识简介。
3.能知道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在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方法,进而感悟人生、把握人生,领悟人生的价值
4.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1.在山的那边 第一课时:
1.字词:
痴想、隐秘、诱惑、喧腾、一瞬间、凝成、铁青
2.作者简介
王家新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
3.文章体裁:
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3.文章内容:
“山”和“海”两个形象是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4.诗歌结构:
痴想——沮丧——诱惑——坚信
5.写作特色
(1) 语言朴实凝练。
如“诱惑”、“枯干”、“铁青”、等词语意蕴丰富。
(2) 运用多种修辞。
如设问、比喻、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人的情感得以真实再现。
(3) 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概念的思想感情。
6.重点语句理解。
(1)“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幻想全部落空。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许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3)“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1
2.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一课时:
1.字词: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 纳罕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2.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文章体裁:
记叙文(六个要素)
4.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在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甚至是巨大的困难,面对困难不要害怕,而要把它分解为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容易战胜。
5.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3,冒险:爬上石架,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14-22,脱险:父亲鼓励,顺利脱险。
第三部分23,感悟:分解困难,逐步战胜
第二课时.
1、人物形象塑造:
(1)父亲:;教“我”脱险,并对“我”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2)杰利:杰利去把父亲找来,说明他富有友情。
(3)我:身体孱弱,在父亲鼓励下应对危险,克服困难。刻画方法:心理描写。
(4)其他孩子:在“我”陷入困境时,把“我”丢那儿不管,还无情嘲笑,说明他们不讲情义。
2.领悟生活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预示着在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甚至是巨大的困难,面对困难不要害怕,而要把它分解为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容易战胜。
3.语言特点:
全文以记叙为主,描写生动、形象,篇末议论点题。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身份和处境。尤其是心理描写的词语精当传神,富有表现力。如:“冷汗直冒”“咚咚直跳”“头晕目眩”“全身麻木”等,突出了“我”害怕恐惧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