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800字。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平遥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三次三校联考语文试题(文理科)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命题人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盥(guàn)洗 泥淖(nào) 呱呱(gū)坠地 唯唯(wěi)诺诺
B.瘦削(xuē) 讥诮(qiào) 神情毕肖(xiāo) 宵(xiāo)衣旰食
C.脑髓(suǐ) 包庇(pì) 不蔓(màn)不枝 爱憎(zēng)分明
D.丝绦(tāo) 锃亮(zhèng) 装模(mú)作样 抛头露(1ù)面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学生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不仅要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B.读者读伟大的作品都会感同身受,会由衷地叹服作家的观察力、想像力和表达力,也许还会坦然地承认:“这样的东西,我是写不出来的。”
C.我们并不否认这部作品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某些细节不够真实,人物的个别语言还不够性格化。
D.语言交际是一门艺术。只要你能够有效地运用这门艺术,便会左右逢源,融入社会,取得成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概念或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的严密的思维能力。
B.中国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于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C.隐藏在语言深层的情韵,附着在词语之上的色彩,未必能借助工具书或词典得到。读者只有通过自己大量阅读,反复玩味,才能逐渐体会。
D.好的说理性散文,字里行间始终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能做到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能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戏剧脸谱之妙,不在于那图案造型的精美诡异,而在于传神。
①曹操性格的“色彩”是多么复杂纷纭,多么深不可测,
②尤为奇绝者,莫过于曹操的那张白脸。
③机智和狡猾,盛情和虚伪,慷慨和卑劣,豪爽和阴毒,
④只有一张白脸,才能包容这无数色彩。
⑤他的非凡气概,掩盖着绝顶的私心,他的超人的宽容,包裹着无比的猜忌,他的天才的谋略,伴随着无底的奸诈,他有鲲鹏之志,又怀狐鼠之心。
⑥这一切截然相反的东西,在他身上竟然难以找出明确的界线。
A.①⑤③②④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②⑤③⑥①④ D.②③①④⑤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传统花鸟画创作在汉语修辞中的意义
韩云清
花鸟画的原始符号造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彩陶、殷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壁画及画像石等中就已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花鸟画却始于唐宋。尤其在宋代,由于赵宋王朝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和倡导,一个由专业画家参与的宫廷画院应运而生,花鸟画创作开始有了一个长足发展。在文人画的推动下,这些具有丰厚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花鸟画创作,就不再仅仅是为了纯粹的赏心悦目,而是开启了一个把艺术形象从属和服务于某种观念和文化的新时代。诚如苏东坡评文同画竹所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宋元时代的花鸟画是通过对具有隐喻和拟人化手法及具有象征意义绘画对象的承继和拓展,使花鸟画在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