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20字。
例说学生自由写作选材特点与指导
桐城二中吴厚明
作文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高考作文为指向的高考作文课堂训练,这种形式的作文受到高考作文约束,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其被动的作文教训模式,不利于写作水平的发挥。一种是自由写作,这种写作形式具有如下几个几个特点:选材有学生自己定,文章形式也由学生自己定,写多长多深没有严格规定,实际上就是比较自由,这种作文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办法,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写作才华,而且将学生作品交流阅读,还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自由写作教学,逐步认识到这种写作的一些规律,下面先结合学生作文谈谈自由写作选材上的特点:
一、直接书写自己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往往缺少真实的自我反思。
中学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内心动荡不安,因而,心路历程成为作文中经常出现的话题,其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同学之间矛盾、家长与学生之间矛盾、老师和学生之间矛盾,在这所有的矛盾中间,学生总是流露出一种委屈、气氛、抗拒和自责心理,从文章中也看不到自己心灵的出口。其实,这样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只看到痛苦不安的地方,没有认真审视自己的心灵需要或者是心灵需要的合理性。因此,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加强此方面引导。如,高三年级后期临近高考期间,学习的压力、家庭的热望、老师的教诲、同学之间的不和谐等等,在心理上造成很多消极的因素,不少同学作文中都以此为题材总是难以走出俗套。这里有一篇文章《忆梦情思》:
灯火离我远去,脚也变得麻木。一阵风吹过,我冷得瑟瑟发抖。还没来得及看到日出,天就已经安全亮了。此刻我才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峰颠上,下面全是古老的红色屋顶,错落有致,却看不见我所在的学校。总是不紧不慢的我一下子心急如焚。现在我是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怎么办?怎么办?……
我口渴了,又没水喝。哎呀,真是急煞人也!
急也没用,越急越难受。我只好静下心来闭上眼睛,虔诚地祈祷。
“孩子,不要哭,佛来救你了。”遥远的天际传来一阵声响,睁眼看时,已有一老僧人在我面前感叹。见我睁开眼,他又慈祥地望着我说:“孩子,不要哭,佛让我来救你了。”我想对僧人说些什么,却发不出声。
“看,多少年了,佛殿还这样坚固!”说着,老僧人腾空而起,缘壁而行,行至屋顶,又翻身下来,双手合璧,欲推开一扇门。瞬间,我隐约感到那扇门不可随便打开,刚欲阻止,门已经推开。老僧人仿佛知道了我的意思,说道:“是该开的时候了,推开它没有错。”僧人递给我两只木锤,让我紧握手中,从门跑到下面的屋顶上去。我顺眼望去,很是害怕。犹豫了片刻,我鼓起勇气真的跳了,僧人随后就跑下来了,然后携我同行,向上翻越至高空中后纵身一跳,终于,我们安全到达了地面。眼前是一座佛殿,僧人带我进去叩拜了佛祖。
我重重地向佛叩了三个响头,佛祖满面慈祥的笑容。僧人道:“既救了她,她即与佛有缘,就算算她明年的高考如何吧!或者可助一臂之力。”佛曰:“难!”后又复问:“孩子,你是决定了选择理科,而永不后悔,永不放弃吗?”我点头,佛不语,又露出了慈祥的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我有些受宠若惊。
一道金光闪过,佛走了,在我的额上留下一道佛印。我打坐在那里,屋顶忽然渐渐地降下来,压住我的头顶,我用力地顶着,顶着,就要变成一尊塑像……
文章作者显然内心有许多困惑,便借助梦境、人佛对话的形式来表达。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对话中,一直有作者上下求索的因素在这里,也有自己内心的深刻反思。并在反思中间找到心灵的出口。如文章结尾处作者感叹道:
有许多禅理,都是对生活和生命的最好诠释。不一定要参禅,不一定要成为高僧,心中有佛自会成佛,成佛的人自会有佛的境界。忆梦情思,当梦被清楚地全部记起时,它就成了现实生活的部分。勇敢地设计迷宫,走进迷宫,再让心中的佛指引你走出迷宫。忆梦情思,任何时候保持一份独特的心静,如佛的境界。”
在作文教学中,我曾经对此类题材做了一个调查,有20%学生最喜欢写这种成长的烦恼,甚至在一学期20篇周记中就有8篇文章是这样,这些文章共同的地方就是和同学有矛盾很烦恼,都是对方的不是,他们很自私,就是没有自己的反思。这是一种偏差,缺少的就是辩证的思维。
再如《说抱歉时,人已走》中写道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心灵对撞:
一直我都固执地认为:语文老师太烂了。上课尽是废话,根本就不配当个好教师。一次次地在作文中抨击他,讽刺他。而突然有一天,当他转身时,我发现了他的伟大:我看到了他的灵魂在闪闪发光!突然明白:他真的是一个好老师。我是学生,学生应该尊重她的老师,不管怎样他是老师,他的经历他的学识比你多,你应该虚心一点。
想想当初,自己偏要和老师对着干,而使自己的成绩滑得令人害怕的情景,我就恨自己!
记得有人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经过那次考试:终于懂了,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