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洪镇涛《乡愁》课堂实录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6/5 7:36: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9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40字。
《乡愁》教学实录
湖北武汉六中  洪镇涛
  师:我们今天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请大家推荐位朗读最好的男同学把这首诗读一读。(学生推荐,一男生起立朗读)
  师:读得不错,还没有学习,就读得这样,确实读得好。女同学读得好的是哪一位? 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女生读)
  师:读得不错,清楚。也有一定感情,当然,要读得很好,还要深入读。
  (教师范读。掌声)
  刚才听了同学读了两遍,我读了遍。你们感觉,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语调应该是明快的还是深沉的?(生齐答:深沉的。)节奏应该是急促的还是舒缓的?(生齐答:舒缓的。)语调应该是深沉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板书“语调:深沉  节奏:舒缓”)
  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我想提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问题一】
  这首诗共有四个小节,大家觉得它们之间的顺序能改变吗?
  生:不可以!
  师:请说说理由。
  生1:这首诗好像是按照从小到大,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按时间来写的?
  生:每小节的开头,都有一个时间的标志。“小时候” “长大” “后来啊”“而现在”等标志明显。
  师:还有没有理由?
  生2:我觉得是按照把“乡愁”比喻的事物由小到大排列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作比的事物是由小到大,她发现这个特点,好像也是存在的。看看还有什么顺序?
  生3:我觉得感情方面它是层层递进的。
  师:它是怎么层层递进的?
  生.先是对母亲的想念,那个时候母亲还在人世;然后是对新娘的爱恋。后来是对母亲离去的悲痛,我觉得这段也为后面作了铺垫,借用这段来抒发感情,因为大陆也是他的母亲。从这个角度看,是无法改变顺序的。
  师:她发现了这样一个感情发展的顺序特点。大家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我顺便介绍一下余光中。
  他是大陆人,祖籍福建。 21岁离开大陆到台湾,台湾大学毕业又到美国进修,回来之后,先后在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当教授,从60年代开始写了很多怀乡诗,这首诗是70年代写成的,据他说,写这首诗酝酿的时间很长,真正写的时候只用了20分钟。原来,第一小节,写他小时候,读寄宿小学,不能每天回家,想念母亲,母子之思;后来结婚了,到美国进修,当时大概航空不发达来回坐船,借助船票回家探亲,夫妻之恋;后来母亲去世了,生死之别;最后,是关怀祖国的统一,是对祖国的情感,感情的升华,从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对祖国统一的关切,对祖国的眷恋。这一点,他也说过:我后来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以及文化内容的整个祖国的眷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