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280字。
怎样积累、选择和编写论据材料
福州第十一中学林秋人
节选自拙作《高考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全程训练》第四章《论据和论证》http://www.amazon.cn/dp/614346)稍有改动。
一、建立个性化的论据资料库。
只有注重素材积累,才能使自己文思泉涌,下笔有神。
(一)按一定顺序梳理并编排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关事例、故事、寓言、名言警句、格言、谚语、诗、词、赋以及文史知识,编排成语故事,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课本上所见到的事例。
各科课本内的故事较为熟悉,如果将其梳理一遍会加深印象,即使在考试时的紧张匆忙中,也容易搜寻和使用。而且利用课外时间从多方面联想,发掘材料的意义,就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道理,这样老题新作,就是创新。
【编排方法建议】
1.概括一句话事例或故事。
用一个单句或复句概述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和结果。(时间和地点有时可以视情况而省略。)并且说明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什么道理。也可以根据只介绍人物、事件和内容。
如果一个事例可以多用,可以在事例后面注明可以论证的几个论点。如果能够从不同角度概述事例来论证不同的论点,那就更好。
用一句话作素材的提要,节省时间且便于记忆。在写作时可以根据需要还原材料;或者用几句话把问题说清。
这种做法同时是审题立意和压缩句子的训练,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例】
《触龙说赵太后》
⑴无私才能无畏
——为了救国,触龙冒死进谏太后送子当人质。(单句)
⑵父母爱子则为之作长远打算
——触龙劝谏太后,为让长安君今后能立足于国而送他当人质解救国难。(长单句,双宾句)
——触龙要求送子参加皇宫卫队,让他为国建功立业。(承接复句)
⑶一片苦心,诚则生巧,巧言来自真心。
——触龙句句闲语闲情,步步委婉讽喻,危词警动,说服太后送子为人质。(承接复句)
⑷忠言未必逆耳
——触龙话保健,论爱子,情理结合,说动太后为国送子当人质。(承接复句)
⑸说好话才能办成事
——触龙夸太后为燕后“计深远”,剖析诸侯为子孙“计短”的教训,言之有理有据有情,打动太后送子当人质,为国立功。(承接复句)
——触龙以爱子为话题,沟通情感,说动太后送子当人质为国立功。(承接复句)
2.抄写语文课文有关目录,并注明课文可以作为哪些论点的论据材料。
这种方法较为简易便于记忆。
【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⑴以小见大。
(以闺房琐事论邦国大计。《古文观止》的编者赞叹:“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⑵寓庄于谐,寓教于乐。
(谈笑风生,于闺房私语趣事中引出严肃的谏题。)
⑶学会说话艺术,办好事情。
(从自身取譬,巧妙说理。)
以上加点字即论点。整理时可以只整理论点。但如果有好材料或想法可以用括弧加补充说明。
3.把课文中的文史知识(主要是诗人生平事例)与有关诗文结合编写论据素材。
【例】
杜甫忧国忧民,自家屋漏,疾病缠身,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心声。
陆游心系国土,僵卧孤村,尚思戍守轮台;行将作古,仍望收复九州。(改写诗句)
这种训练,可以与文史知识记忆和古诗文背诵一起进行,使各种训练相辅相成,提高学习效果。
4.把常见的名言警句和富有哲理意义的诗句一起编排。
【例】
认识事物
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⑶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⑸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还可以改写诗句,如:莫为浮云遮望眼,只缘明灯照心房。)
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编排顺序和制作题库方法
①可以按照故事的主题或题材的第一字的字母顺序编排事例。
②因为一个故事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因此语文课内的材料可以按语文书的册数及其课文目录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