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380个字。
梯级作文讲座(一)作文训练从式上上路
古今中外,即使是最伟大的国王、总统,最英勇的将军、元帅,最聪明的作家、学者,他们在童年时期都写过豆芽般又短又嫩的小作文,但谁也没能逃出作文时的惶恐、焦急和不安的怪圈。多少孩子,在作文中,为选材、用词、造句、分层、分段、突出中心、开好头、结好尾,急得咬唇咂舌、抓耳挠腮、愁眉苦脸,跌入看不到底的深渊。看见作文中孩子们的可怜相,真让人想到苦海无边,何处是岸。
说来也怪,世界上有黄孩子、黑孩子、白孩子,尽管肤色不同,却学习着相同的加、减、乘、除;背诵着相同的乘法口诀;运用着相同的面积计算定理,如: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一边自乘。”为什么在作文时,却找不到相同的道路或定理呢?人,万物之灵的人们啊!可以邀游太空;可以探足月球;可以给遥远的木星拍摄照片;可以从万米高空窥见战壕中士兵的胡须,却不能从作文中,搭救出自己身边最可爱的孩子!
作文,真的无门可入吗?
不!房有门,厅有门,楼有门,厂有门,店有门,高高的塔有门,低低的窖有门,小小的鸟笼、蝈蝈笼都有门。甚至松鼠洞、蚂蚁窝都留有自己的门呀!作文也一定有门。我们像一个贪心的猎人,沿着小兔梅花般的脚印、小鹿月牙般的蹄花,走遍了沟塘河岔,终于在密林深处,一看见了一座端正秀雅的门——作文之门。门里长满了鲜花异草,但门前却有七层光滑明亮的台阶,我们要登上这七个台阶,才能走进这作文之门。
请登上这七个台阶吧!
一、从式上道
(一)什么是式
什么是式?式就是规格格式。画方就是方,画圆就是圆,一定要合乎格式,要按格式学习作文。
怎样才能掌握格式呢?画圆需要用圆规,画方需要有直尺或三角板。掌握作文的格式要有素、量、序。
那么,什么是式和式的素、量、序呢?看下面举例。
例1:动作强调式
为贯彻“九年义务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写得要“具体,不说空话”的要求,在写人中,特设此式。
式例:
①行者将身一纵,跳上云端,手搭凉篷,举目观看,说道:“师父,有了!”
吴承恩《西游记》
②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鲁迅《药》
用素、量、序解析式例
式素 人 动作 话
例1 行者 纵、跳、手搭…、举目… “师父…”
例2 黑的人 抢…,一把扯…,裹了…,塞与… “这老东西。”
式量 人1 动作2 话1
式序 人+动作+话
通过素、量、序对例的解析,清楚的看到以下几点:
①本式是由三个内容,即三位素构成,它们是人、动作、话
②本式中的人,话的量,只有1,而动作的量却是4,把动作突出的强调出来,达到了生动、具体的目的。
③本式中的序,告诉我们:先写人,再写动作,然后写话。人、动作、话,像排队样,按先后次序排列起来。
例2:表情强调
为贯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并有“真情实感”,特设此式。
式例:
①宝玉盘着腿,合着手,闭着眼,撅着嘴道:“讲来”!
《红楼梦》
②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哧”两声,冷笑道:“菱角花开,谁见香来!”
《红楼梦》
用素、量、序解析式例
格式 人 表情 话
例1 宝玉 盘…,合…,闭…,撅… “讲来”
例2 金桂 脖项…,嘴唇…,鼻孔里…,冷笑… “菱角花开谁见香来!”
格量 人1 表情4 话
格序 人 + 表情 + 话
通过素、量、序对式例的解析,清楚的看到以下几点:
①本式有三个内容,就是三位素:人、表情、话。
②本式中人、话的量只有1、而表情的量达到4,真将表情强调出来了,达到“有真情实感”、“具体生动”的目的。
③本式式序,按照先写人,再写表情,然后写话的次序排列出来,避免颠三倒四,思路混乱。
从以上两例,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式和素、量、序了:
①素(即式素),指构成本式的内容,它是式的基础。它可以告诉我们作文中,应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自动提供选材的思路与信息。
②量(式量),指本式内的各位式素在本式的合理组合中,最佳的数量或最优化的比例。它提供什么地方应该详写,什么地方应当略写,即合理剪裁的思路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