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70字。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知识与能力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情况,在地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参观与郑和有关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收集相关资料,写一篇历史游记,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半纪,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
  课前导学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分组查找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教师引导学生向地理老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所到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向语文老师请教,排除课本中所引文言文的文字障碍。
  学生写出自己所知道的澳门的历史情况。
  教学渗透点
  阅读课文中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的资料,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写想象作文“我随郑和船队下西洋”,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资源
  1.物质资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图书馆资料、历史网站、与本课有关的当地的历史遗迹。
  2.人力资源:本校历史学科的教师、语文教师、地理教师等,校外的专家、教师等,还有所教班级的学生家长。